本文介绍10种外治疗法治疗小儿发热,可作为辅助疗法配合其他治法同用,综合发挥疗效;也可为服药困难的小儿单独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热外治疗法

1、老生姜适量,煮水泡脚。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以水没至脚踝以上为宜,至全身微汗出为止。

2、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将青蒿、白薇等煮沸后过滤,待药汁温度适宜时温洗患儿全身,洗后穿衣盖被片刻,令微汗出。

3、将麻黄、金银花、山豆根、细辛、薄荷、冰片、甘草等诸药超微粉碎,加适量米醋调成糊状敷脐窝,外用有塑料内衬的胶布固定,每6小时换药1次。用于外感发热、食滞发热。

4、雄黄、栀子、大黄各等分,共为细末,以蛋清调糊,外敷膻中、中脘、神阙,每12小时换药一次。用于食滞发热。

5、薄荷30g,大黄、当归、赤芍、甘草各15g,炒僵蚕6g。将上药加入麻油,文火煎熬,勿令烧焦,滤去药渣,留取药油,加入黄丹、六一散收膏即成。取药膏摊涂于油纸上,敷贴于胸口胃脘处,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连续2-3天。主治风热表证,亦用于热病初起。

6、金银花、连翘、甘草、荆芥穗各12g,桔梗、淡豆豉、薄荷、牛蒡子、淡竹叶各9g。将上药加入麻油,文火煮熬,滤渣取药油,加入黄丹,用桃树枝搅匀,收膏装瓶备用。取药膏摊涂于油纸上,敷贴于天突穴及人迎穴两侧,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用于风热感冒及扁桃体炎、急性咽炎。

7、将麻黄、金银花、山豆根、细辛、薄荷、冰片、甘草等诸药超微粉碎,加适量米醋调成糊状敷脐窝,外用有塑料内衬的胶布固定,每6小时换药1次。用于外感发热、食滞发热。

8、青蒿150g,荆芥30g,薄荷30g,柴胡120g,大青叶100g,藿香50g。将上药加水5000ml,煎煮沸10分钟,过滤去渣,用药液先反复擦洗患儿,等药液温度38℃-40℃时,让患儿洗浴20分钟,每日1次。用于小儿外感发热。

9、麻黄、桂枝、细辛、陈艾、菖蒲、紫苏、荆芥、青蒿、寒水石各15~30g,加姜、葱熬水,温洗15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外感发热。

10、柴胡、鱼腥草、龙胆草各30g,煎取浓汁,滴鼻,每日1次。用于外感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