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阿里宣布AliOS开源,引得行业热烈关注。这被业内认为是阿里云迈入物联网的再一步。其实,物联网行业内,相比于小米前后端全布局的硬件生态,阿里自身讲还是更偏向后端,与涂鸦、庆科等落地方案的合作,无疑是在前端硬件的着力。

然而,市场毕竟太大,尽管阿里云作为国内物联网云端平台企业第一家,而因始终无法把握诸多前端硬件,更多的时候阿里云仅作为智能硬件数据的“物理容器”,于是阿里决定转变。

先来回顾下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里宣布AliOS开源

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继阿里巴巴发布阿里云Link物联网平台后,AliOS Things作为面向IoT领域的轻量级物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也正式亮相,具备极简开发、云端一体、丰富组件、安全防护等关键能力,广泛应用智慧城市、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新出行等领域,实现设备快速上云。

AliOS总裁胡晓明表示,AliOS不同于PC和移动时代的物联网操作系统,目的是建设成“大家的操作系统”,同期宣布AliOS即将开源。

在AI时代,数据在哪里处理?不同应用有不同需求,基于此,而作为前端的SOC/硬件方案跟作为后端的云平台站在自身方向,或许有着不同方案。芯片竞争日益激烈之下,前端的芯片厂家为增加自身出货量、市场布局,拥有可“增值服务”的功能,无疑是很大亮点;而作为后端的云应用,因想接入更多设备、拿到更多数据,云端功能的完善也会推动大设备接入量可能的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础云平台正成为简单“容器”

云端作为数据集中与处理的中枢,应该天生就承担着功能算法、数据处理的功能,而并非只是成为一个“盛数据”的器皿,相比下,它更想知道里面存放的到底是什么数据。实际上,阿里、亚马逊机房分割出的虚拟云,尽管提供诸多Pass功能,很多时候,中间件依然为自主开发:按照自己标准收集、传输、计算、分类、呈现。由此以往面向物联网的阿里云,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动接收数据、存放数据,仅是数据“容器”。

为何这么说?打个比方,某厂家A,拥有自己软件平台,该软件平台可放到阿里云,当然也可以放在亚马逊,A厂家由自己硬件收集数据,通过硬件已整合自己云平台的SDK直接传到自己云端,至始至终数据传输都按自己标准加密,到自己云端后解密,然后按照自己定义的Pass进行数据处理、归类。阿里云、亚马逊云就是作为一个数据“容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信运营商去管道化,云平台厂家需去“被容器化”

然而,被当做容器存储之外,只有知道里面所存储的数据,才可以进行更多的增值服务。电信运营商讲去“管道化”,云平台厂家也将开启去“容器化”。

基于此,就不免理解阿里AliOS推出的缘由。未来Alios搭配基层硬件方案,硬件将所感应数据收集后直接上传阿里云,到阿里云Pass即可基于阿里功能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剩下的就是自身依据自身需求,按照阿里云端接口进行SaaS呈现的开发。

阿里直接到阿里云的AliOS,可能会让很多中间件云要成saas外包。短时间内,中间云平台还可以自身案例、快速方案为吸引力,但随着更多市场、企业被“教育”起来,明白平台是怎么回事,再伴随如阿里直接到云成熟方案推出,中间件的危机将真正开启。

来源:timothy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