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老师为西牛中学学生上课辅导。焦莹 摄

图/文: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邓丽华

2月27日晚,英德市西牛镇大学生林家正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学校,他的手机里存放着许多其与西牛中学学生的合照,这是他假期在西牛收获的特殊回忆。林家正是深圳大学大三的学生,2016年,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西牛籍大学生创立了西牛青年协会(以下简称“西青会”),致力于当地的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传承,并希望以自身大学生活经历引起当地学生读书的兴趣。协会创立以来,已进行了两次支教活动,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高。

“看到西牛中学的师弟师妹,我们就仿佛看见以前在学校追求知识的自己。”谈起创立西青会的初衷,林家正感慨道。林家正曾经就读于西牛中学,对学校怀有深厚的感情,毕业后也时常回母校看望老师。考上大学后,林家正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第一次接触到支教,他马上想起了家乡,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支支教队伍拉到了西牛镇。

读大学的第二年,林家正想继续为家乡服务,而这次,他想得更为全面。“学校的支教队伍固然做出了成效,但日后对学生的情况难以跟踪。我想组建一个西牛籍大学生的团队对家乡进行支教。”林家正告诉记者,西牛籍的大学生对当地学生和老师都较为熟悉,而且不用担心食宿问题,可行性更大,效果更好。在一次放假回家的路上,林家正将自己的想法与几位同乡分享,几人一拍即合。他们回到西牛后,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招募队员。经过几个月的筹划,2016年10月,林家正与几位同乡创立了西青会,并与西牛中学成功对接,初始成员有16名大学生,如今已发展到47人。

西青会主要利用寒假时间对学生进行10天的支教,并针对中考的知识点开展数学、英语、化学和物理四个科目的课程。“我们的课程是自愿报名的,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寒假在乡的中学生大多都十分踊跃,这给了我们许多信心和动力。”林家正说,支教老师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都是西牛人,有的甚至是同村人、是亲戚。学生们渴望知识,也期待高中、大学的生活,每天的课程结束后,支教老师都会分享一些自己的大学生活经历,从而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动力。

“两年的支教改变了不少学生。”林家正说,“曾经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很普通,对未来很迷茫,甚至想读完初中就去打工。在支教老师的开导和教育下,学生改变了想法并读上高中,成绩名列前茅,这样我们很欣慰,也肯定了我们的努力。”

“在家乡支教是我毕生难忘的经历,这让我更加坚定以后成为一名老师的初心梦想。”支教老师付玉燕告诉记者,10天里,她学会了如何用心与学生相处、如何做好课件、如何做一名负责的老师。学生收获的是知识,而她则开阔了视野和收获了特别的人生经历。“支教那段时间很冷,每天都要早早爬起来赶到学校,晚上又要熬夜备课,我甚至还长了人生第一个冻疮。但看到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我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付玉燕。

“感谢这一群毕业后仍记得回馈母校、家乡的学子。”西牛中学校长丘东贵表示,当第一次收到西青会的支教意愿时,他就非常支持,这些大学生树立了一个学习和感恩的榜样,“我们学校的老师年纪普遍较大,许多年轻人的想法或许难以理解,但他们与学生都是同一个年代的人,在学习和生活更加容易沟通”。

在林家正的努力下,今年西青会首次与深圳大学的支教团队合作,将航模技术、3D打印等先进技术教学引进了支教活动中。“我们想邀请深圳大学的支教团队在西牛中学设立一个先进技术教学基地,如果洽谈成功,那么以后每年都开展各种先进科学技术课程,能更好地开阔师生的视野。”林家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