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浅析新媒体时代的“离场介入者”及网络暴力微博热搜下架整改,在此之前各种爆款话题的爆发少不了各种评论的助推,无论是分析型的,或是总结型的,再或是段子型的评论,都成微博热搜下架整改,在此之前各种爆款话题的爆发少不了各种评论的助推,无论是分析型的,或是总结型的,再或是段子型的评论,都成为了旁观者寻求心理认同的重要聚集地。其中“难道就我一个人觉得……?”成为了热评重要句式,当然这样句式的评论多为非目击者的意见,主观色彩自然鲜明,得到的回答往往也是“是的,就你一个人。”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爆款话题的热评有时会引起其他网民的强烈抗议,这种情况下,多数就是我们熟悉的“键盘侠”言论。再或者我们换一种说法,叫做离场介入者。

而什么是所谓的“离场介入者呢”?

互联网时代,社会抗争的行动者已呈现多元化,包括直接参与者、在场旁观者和离场介入者,离场介入者逐渐引起我们的注意。离场介入者并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同在场抗争者具有互动关系的行动者。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赋权网民,公众借助便捷的“新媒介”与社交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构建的信息壁垒,受众通过新媒体及新媒介渠道参与信息讨论决策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在网络平台中参与议题设置,并在传播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从而获得了之前在传统媒体较难获得的参与感与自我价值体现的满足感。

故受众在新媒体的生态环境中,即使不参与新闻事件现场,也能凭借网络平台呈现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喜忧参半。人民对于信息与事件能更好更快的参与其中,但是几乎所有的参与都是是通过网络,通过媒体及其他的离场介入者所提供的有限信息来进行判断,在这种碎片化消息接受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被一些“不是全部事实”的信息所误导,从而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批判就奔涌而来造成网络暴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部分“离场介入者”,大家平时称之为“键盘侠”,此类离场介入者并未被“模糊化信息”所误导,此类键盘侠,只是单纯的不在乎事实,只想一味地进行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批判,从而感受到更多的参与感与所谓的“成就感”,这也是“网络暴力”多为键盘侠这类的离场介入者所形成造成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暴力的形成在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的助推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一名离场介入者推上(意见领袖)的位置,其片面主观的态度,引领着一批又一批思考能力不强的网民形成更多更庞大的网络暴力。例如最近发生的李小璐事件,其相关微博内容下的段子型评论热度长达一周都迟迟都散,显而易见,在这样一个爆款新闻里,几乎所有的网民都是离场介入者,并未参与或目击事件本身,在未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单方面参考爆料信息编撰各种调侃当事者的信息,似乎没有考虑到当事者家庭中还有一名未成年孩子的基本情况。根据最新的显示,当事人关于该事件的微博内容评论达到了万,其中调侃型的评论点赞数已经达到了万之多,距离事发当日到现在,点赞数量不断上升,其中点赞的网友或是认同,或者看热闹的心态。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这样庞大的群体言论,对当事方都无可避免的造成了心理方面的压迫感。也就是说,在每一个爆款话题中,当事方除去要接受正常的处罚措施,还要接受近百万的大规模的网络暴力讨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离场介入者的强大力量,我们从轮番轰炸的新闻话题及网络热点中不断得到了印证。也一直质疑为什么一众网友能够在与当事者素未谋面毫无交集的情况下,官方调查结果未公布的情况下,自顾自的拼凑凌乱的所谓的事实片段,以达到自己想象的“真实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多少人能够对自己的言论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一众热点事件中,网友的反应往往不是理性的结果,而是情绪化诉说的表现,表面上是为了追求公平正义,探求事情的真相,实则是利用事件本身找到情绪发泄的突破口,来表达自我换取自我内心的认同感。这便构成了网络暴力。也让我们不禁反思,为什么有一部分网民,及热点事件中的离场介入者,需要靠批判别人来获取自我认同感。

在媒体和媒介渠道的高速发展下,各平台的开放性和低门槛性为公众提供了信息交流互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控制所谓的关注,不让更多的离场介入者成为键盘侠,不让更多键盘侠去制造更多的网络暴力呢?如果所谓的舆论监督可以变成一种舆论迫害,那新时代的发言权应该交给谁?如果说出事实和说出谎言有天壤之别,那发言的成本是不是该提高呢?

比起自由发表观点,我认为能自由发表对于事实的观点才是人们该享有的权力与必须承担的义务。

以上首发船哨

评论撰稿婷总监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