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号召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这明确要求,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是全社会广泛发动、广开渠道、广域参与,企业、组织、个人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缺席。

要广泛发动,凝聚全社会的共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生长在同一个蓝天、同一片沃土、同属一个民族。人生在世,难免经历低谷与彷徨、苦难与挫折。今天帮助他人,其实就是明天别人帮助自己。今天种下一颗大爱的种子,明天就收获美德的回报。这是道德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光芒。要依托传统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脱贫攻坚,宣传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宣传脱贫攻坚的积极成效,让脱贫攻坚成为全民的共同话题。要用活新媒体,运用群众化、网络化、俚语化的语言,发布脱贫攻坚话题,用思想和理论的交流,占据网络舆论阵地,形成网上脱贫攻坚阵地。

要广开渠道,汇聚全社会的智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做好脱贫攻坚必须依托全民的智慧。因此,要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动员,凝聚全社会共同的智慧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要善于开阔视野,用全局的、世界的、经济的、法律的、社会的、道德的、网络的的视野和视角来分析研究脱贫攻坚,运用辨证思维、历史观点、唯物主义来剖析脱贫攻坚,集思广益寻找解决脱贫攻坚的办法,寻找持续增收、拔除穷根的路径和载体。要善于集中民智,主动听取各方意见,主动征集各方观点,集中全社会的智慧来推进脱贫攻坚。

要广域参与,集聚全社会的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是历史承诺,更是中华民族的责任与担当。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脱贫攻坚。这是一种责任,更是美德。要用好政策资源,主动向贫困群众倾斜,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让各行业、各部门、各领导政策资源和惠民措施照耀到每一名困难群众、每一个困难群体、每一个贫困地区。要用好国有企业资源,发挥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体制中的能动优势,在工业扶持、慈善扶助、务工资源、就业培训、产业布局等方面予以广泛支持,在通信网络、电力保障、交通保畅、信贷扶持、金融扶助等方面予以有力支撑,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要用好科技资源,注重帮助、指导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布局、产品推广、品牌包装等,注重培育贫困群众致富带头人、家庭经济顶梁柱、实用技术领头羊,提高贫困地区、贫困群体自主造血能力。要用好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激活各类人才特别是乡贤乡老、农技专家、实用人才、致富能人等激情,组织、动员参与脱贫攻坚,培育一批乡土能人。要用好文化资源,推进艺术下乡、文化下乡、文明下乡,用爱党爱国、阳光向上、导向明确、价值鲜明、贴近生活、情趣健康、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文化作品薰陶和感染基层群众,满足基层群众精神需求,让物质脱贫和精神富足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脱贫攻坚,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让全社会共同携手,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