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一道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家常菜,温暖而喜庆,再熟悉不过的味道,总是能轻易唤起每一个人的乡愁或思念。

而在这个城市里,每一家中餐馆的菜单上,红烧肉的味道同样吸引着无数难忘家常味道的食客们。

为了寻找最美好的红烧肉味道,味列三甲和这个城市里,所有最会吃、最懂吃的职业美食人、美食达人、美食家一起,对全城的红烧肉进行了无数次的口味测评,最终成就了这样一个近乎苛刻的红烧肉榜单。

它无关环境、价格等等外在因素,只和味道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时光》里有这样一句话:“十岁的快乐是清蒸,吃的是海鲜;二十岁的快乐是小炒,吃的是生猛;三十岁的快乐已经是红烧,吃的是回味。”

猛追湾的叁无餐馆对于成都的食客来说,吃的就是这种回味。作为一家全城皆知的叁无任性餐馆,所有的傲娇只凭借一碗让无数食客为之倾倒的红烧肉。老板的心性好似不在招待客人上,把全身心投入了后厨的烹饪上,难免有点招待不周。好在技艺绝佳,食客依然愿意千里迢迢赶来,只为这碗红烧肉。

曾经有位客人这样评价,这碗红烧肉的厉害之处,在于每一次都发挥出水平,从不失手,可见老板对烹饪质量的把关足够精湛。红烧肉里浓郁飘香的汤汁,也足以表明主厨从不辜负食客等待的态度。

每一块红烧肉均切成樱桃般大小,肥瘦比例刚好。上好的酱油和冰糖,给五花肉上色润味。经慢火煨炖至肉酥,颜色明红透亮,肉质滑嫩,连肉皮都颇有嚼头。口味偏甜却不腻口,吃完回味无穷。最绝妙之处,还有那澄亮浓郁的汤汁,最适合舀两勺拌在热腾腾的米饭上。

城市的现代化日新月异,谁也不知道叁无餐馆还能陪伴我们多久,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它依然坚守之时,多吃一碗红烧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荥窑食记的叶氏红烧肉诞生于八九年前成都郊外的温江寿安长青村,数万棵翠竹掩映的长青书院,掌厨人叶老师,人称叶庄主。这里在四年间上演了多场古代文人的雅集,古琴、诗词歌赋,国学禅宗,宇宙悖论与道德经,纪录电影看片会,与之相伴的,还有叶庄主一身出神入化的厨艺。

时光荏苒,雅集时每餐必有的红烧肉已成为那个时期往来于长青书院的圈中好友的集体记忆。叶庄主的红烧肉视觉通透,覆盖一层薄薄的精制油和芝麻粒,极为诱人。一口下去,肥腻适中,细嚼细品,仿似外婆、奶奶的手艺,往事顿上心头,感触万千。每一块红烧肉约两寸半左右,肉质细腻,鲜香无比,按家传秘方焖制,一丝不苟,慢火不断煸炒而成。

而现在,这碗红烧肉在仁恒置地广场四楼的荥窑食记登场,除了慰藉长庆书院好友们的胃口,还期待着被更多食客发现和品尝。如果你去在荥窑食记,你会发现一个黑衣白帽的身影。那是叶老师叼着烟斗,在古琴爵士声中给好友们烹制着叶氏红烧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思家私厨,红烧肉是每桌必上的菜,“来到思家私厨,不吃红烧肉,等于白来”,订餐时电话那一头点餐员傲娇自信的推荐,只为美味而来的食客怎敢错过这道美食。

实话说,思家私厨的饭桌上假如缺少了红烧肉,就好比一场比武大赛里大将的缺席。毕竟每一条五花肉都要经过精挑细选,要求六分瘦四分肥,最终才会在思家私厨登场。如此用心的挑选,思家私厨的这碗红烧肉就已经在食材上胜出几分。

为保证口感与新鲜度

五花肉必须提前腌制四小时

全程古法恒温

长时腌制的奇异

在于能够化解猪肉的腥味

在保留鲜味的同时

丰富红烧肉的层次

最后由主厨点拨

下锅烹饪

最终成就一碗金灿灿的红烧肉

端上来时满屋飘香

肥嫩鲜香的红烧肉

用勺子舀着吃

入口即化

吃一口就停不下来

如今,成都各式私房菜馆散落在闹市腹地,每家餐馆都各怀绝技,而思家私厨凭借这碗红烧肉,已杀出一片重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立于1985年的成都著名苍蝇馆子,每天门庭若市。红烧肉是店内的绝对招牌。

与传统的甜口红烧肉不同,雨田饭店的红烧肉根据四川人的胃口进行改良,甜中带微辣。肥瘦相间带皮的五花肉,加入冰糖、酱油小火熬制,浓郁的肉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让人未谋其面,先闻其香。细嚼慢品,红烧肉口感嫩滑,酱汁粘稠感恰到好处,非常鲜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略为清淡的色泽,红烧肉却大有乾坤,选用菌菇垫底,在小火的熬制下菌菇丝丝入味。配以油菜,荤素结合营养满分。表面洒有一小把杏仁脆片,配合红烧肉一起品尝,软糯的红烧肉夹有杏仁片的脆感,口感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灶王酒楼的红烧肉佐以绿豆芽,红绿相间,红烧肉像是在“鸟巢”里嗷嗷待哺的“鸟儿”,这一创意造型充满着清新的感觉,让人不禁食欲大开。

豆芽充分吸收红烧肉多余的油脂,使得红烧肉肥而不腻,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流入口中,香嫩绵酥。浸满肉汁的豆芽也十分入味,入口爽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