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不同媒体上都看到一些报道,都是关乎不同层级领导在春节传统节日期间深入基层调研的报道。领导们不辞辛苦,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深入工厂、农村、学校、车站、码头、机场、机关,看现场、听汇报、搞座谈,搞得轰轰烈烈、热气腾腾、有声有色。调研领导大多兴致高昂,基层群众普遍热烈欢迎,大家相聚一堂、其乐融融、欢言畅谈,充分体现了领导们放弃休息时间,仍然深入基层与扎根基层、留守基层的同志们同甘共苦,共渡佳节。

但这种调研,实际上效果怎么样呢?干部群众究竟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这种调研,是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的标准要求程序要求开展的,领导们轻车简从、雷厉风行、直击本源、解决问题,基层干部群众是非常欢迎和支持的。

就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到四川考察,就得到四川全川人民的欢迎和支持。因为在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在2月10日至13日,避开了2月15日万家团圆的传统春节的日子,这个时间节点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清楚地知道,除夕春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在外游子无论身处何处,每到春节前夕总是想尽千方百计,紧撵急赶着回家,不是单为那一餐团圆饭,而是为了一种传承,一种无法割舍、深入血脉的家园情怀。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总是最大限度减轻基层干部群众负担,总是最大限度地考虑基层干部群众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总是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

这种调研,基层干部群众举双手赞成,打骨子里拥护,从心底里欢迎。

但是,却有一些领导,喜欢节假日调研,总觉得不是节假日不能体现自己对基层干部群众的关心爱护,体现不出自己对各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走个单位,明天到个村,看几个点,发表几句重要讲话。每次调研都需要基层提前做一大批准备,从方案制定,到线路确定、参加人员、解说准备、座谈名单,提前准备十天半月。基层反复准备,推倒重来数次,最后等来领导3、5分钟调研,半小时座谈。一来调研,基层干部群众基本都要放下手中事情,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独自承担妻儿老人的抱怨,硬着头皮来参加,还要表现得热情洋溢,时常强颜作欢、虚颜以待。这种调研,基层非常反感,在春节尤为明显。

如果节日调研重点部位、要害部门、关键岗位,比如到渡口码头、车站机场、交警消防、应急值守等地方,实地查看民生保障、应急通讯、交通保畅、安全维稳等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群众平安安康的实情,实在慰问生活困难群众、孤寡鳏独、值守一线干部职工,这种调研,基层干部群众是非常支持和欢迎的。

所以,如果领导们的调研,不是涉及重大民生、不是涉及重大紧急事件、不是节日非调不可的,建议还是在节后调研才好。调研的人可以多一点时间陪陪家人,被调研的人也可以安静地吃个团圆饭。

请节日调研时,要亲民,勿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