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泽直树》是日本2013年的一部最火热的电视连续剧,刷新了日本国民的收视纪录,在最后一集甚至达到42.2%的收视率,是当之无愧的日本国民电视剧,也有不少中国人称之为现代版的《甄嬛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电视剧讲的是一个与银行信贷有关的故事,所以偶就看了一下。看完这部电视剧偶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部狗血剧。它讲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而且是一个普通人复仇的故事。主角半泽直树最开始加入银行就是为了复仇,而整部电视剧中也是不断的出现狗血的屌丝逆袭般的狗血镜头,半泽直树终于达到了“以牙还牙,加倍奉还”的目的,主角光环实在是太他妈强大了。

这样的剧情非常符合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狗血的很到位。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一个既无家世又无背景的普通人,因为一个非如此不可的理由便敢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最终坏人被弱者逼到走投无路,最终不得不下跪道歉,普通人则因握紧拳头、咬紧牙关,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愿望,一扫之前的苦难,扬眉吐气,走向了人生巅峰的完美故事。多少电影电视剧都这个逻辑呀,不过现实生活中却极为罕见!

我其实很不喜欢看充满这样狗血剧情的电视剧,但为什么会坚持看完《半泽直树》呢?是因为我发现这狗血剧情里面还有一些鸡血,即里面有一些打动我、让我有感触和思考的一些东西。

一、日本人的终身雇佣制

剧中的很多角色在工作中都异常艰辛,有很委屈和压力,但为毛他们不选择辞职呢。对于中国的很多年轻人,面对这样的屈辱,一定是“老子不干了,爱咋咋地”。为什么日本人却不会这样做,是因为终身雇用制的理念,他们的理念是一进企业门,一辈子便是企业的人。二战后的日本,正是有了一大批把公司当作家,把企业看作事业的忠诚员工,才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为日本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日本经营之圣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经营历史及理念。

终身雇佣制的理念把员工死死地与企业绑在一起,也就出现了很多不人性的场景。如严重的排资论辈,小团体,内部勾结、勾心斗角,甚至这些都反映到了员工夫人们的生活和交往中。剧中“部下的成果是上司的功劳,上司的错就是部下的责任”这句台词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灵。

二、日本人的欺软怕硬

《半泽直树》剧中大量场景让我们看到了日本人性格上的矛盾,这里面感受最多的就是日本人强硬和软弱的矛盾,即欺软怕硬的表现。很多争吵的斗争场景中,本来盛气凌人的一方会因对方更强势的反击而立马泄气,低头认错。强大的常务大和田居然会这么轻易的就被击败,并跪地认错,还有很多场景居然竟是在比谁的嗓门更大,吼声更强。哈哈,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很难以想象的。或许抗日神剧中,遇到日本鬼子检查时,上去直接一个大嘴巴子,再大吼一句“巴嘎”,就会被放行的情境是真的。

《菊与刀》一书中用“菊”和“刀”体现出日本人的双重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该书作者为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她从未到过日本,但通过细致的研究,准确的分析出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并在二战前预测日本会放弃抵抗选择投降,也会二战后美国的对日政策给出了准确建议。

三、金融的逐利性和政治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来嚷嚷,皆为利往”,N年前无意间在某本书中看到的这句话,觉得说的好对哦!任何生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作为高等动物的人,更是如此。金融是为人服务的,金融是由人操控的,所以金融充满了逐利性。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政治,跟钱有关系的地方就会有逐利。一个利益巨大的行业、集体,逐利之下尔虞我诈的政治行为在正常不过。很多银行的人曾说过“以前我大学毕业进银行想做金融,越做越觉得自己做的是政治”。

剧中半泽直树在董事会上直斥所有的人,因为银行职员们认为银行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不能垮掉,所以一定要追求盈利,因此而舍弃了很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在不知不觉中银行变成了一个只会考虑自己的集体,银行里没有任何道德可言。在银行的大集体下,也产生了很多小集体,遇到问题时推给别人,谁都不想承担责任。因为对利益的追逐,让大家逐渐放弃了责任,为了不承担责任,而又产生了众多的政治斗争。

剧中还有一点也很值得思考,就是银行贷款是否应该 “雪中送炭”的事情。因为逐利性的影响,剧中的银行只会会选择“锦上添花”的事情,而当客户遇到困难时便直接“釜底抽薪”,因此很多小企业对于银行恨之入骨。

《半泽直树》狗血剧中有一点鸡血,推荐大家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