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六祖镇迎来一年一度的“走大王”,场面热闹非凡。图为上洞村青壮年抬着大王游村。冯凯思 摄

天堂镇莲塘村抢花炮盛会吸引不少人慕名而来。冼超龙 摄

灵活多变的舞龙表演吸引不少观众。冼超龙 摄

元宵,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个以灯为俗、摆龙舞狮的日子。

在新兴,一场堪称“民间狂欢节”铺开,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各种闹元宵民俗活动相继上演,热闹非凡,走大王、走火山、天堂抢花炮、仓夏舞金龙……人们以此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多地盛行走“大王”

3月2日,即农历正月十五,在这个月圆之夜,新兴不少村落纷纷以形式各异的民俗活动闹元宵。在太平镇悦塘村,一条长68米的手工制作“龙”发着光在黑夜中缓缓“游动”,而后紧跟的是村民举着自制形态各异的花灯;在闹市街头,来自仓夏舞龙队将男女“双龙”齐舞的技术呈现人前,龙抬头、龙翻身、钻龙尾、盘龙窝、滚沙龙等一系列专业动作活灵活现地演绎了“金龙”各种神态;在六祖镇水湄村,“大王”尊驾由一众青年壮汉抬着,围着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飞速“转”了起来……

查阅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知,新兴闹元宵的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如走大王、抢花炮榜上有名。

“走大王”,顾名思义就是“大王”游村,此民俗活动在全县多地盛行,以六祖镇雅冈村、上洞村、水湄村,太平镇长岗村,大江镇梭郎村等为规模最大,形式相似,只是走的方式和日期有所区别。

其中颇具盛名的雅冈村和上洞村走大王闹元宵并不在正月十五,而是正月十八。今年正月十八,即3月5日,一场声势浩大的走大王习俗在这两条相邻的村分别同时铺开。

吉时一到,一通鞭炮后,在醒狮的引导下,由“清道旗”开路,紧跟其后的便是一众青壮男丁抬起大王尊驾出发,按照约定俗成的路线在村中游行。每到开阔之地,抬举大王的后生们就会把大王一起使劲往高举起,或摇动着大王,并配以口号,“一、二、三,噢……”舞狮者还可以踏着大王椅子或身上进行表演,前来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小孩坐在大人肩膀上,大人踮起脚尖,争先一睹“大王”的风采,不愿意错过每一个精彩瞬间。雅冈村七个坊大王在游遍全村后,还集中在六祖镇中心小学(原雅冈祠)进行一番表演,或高举大王,或舞狮,挥舞大旗,各出奇招以示威风。

最后,把大王安全护送到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走大王起案以及大王入庙的地方,总有一群人迎捧抛洒的爆米花(俗称“白花”),成功接到“白花”者,则寓意着添丁发财。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六祖镇水湄村、新城镇州背村以及大江镇梭郎村是围着篝火抬着“大王”走。大江镇梭郎村在走“大王”之前,村民将供奉在村庙中的神像,包括大王像以及六祖像,“请”到村前广场上,每家每户纷纷制作最大的年糍、年粽等供品摆上案台,接踵而来的是交神头、跨火山、跳花楼等一系列仪式,乡俗韵味浓厚。

“开灯”习俗在延续

一直以来,新兴的元宵民俗活动大多与“灯”“火”有关,如花灯、走火山、舞火簩、烟花……隐喻着添丁发财、薪火相传。

在新兴,由于“灯”与“丁”同音,乡俗中,“人丁兴旺”是人们的美好愿景。一直以来,新兴人都传承着“开灯”的习俗,所谓“开灯”,是新兴人为家族中上一年新出生的男孩挂灯、上族谱并摆酒庆祝的一种仪式。

一般而言,从正月十三起,各村的宗祠神庙或土地坛、村礼堂都陆续挂上各家各户送来的花灯,添丁的人家挂上的是“白花灯”,新婚夫妇挂的是“新人灯”,而新屋入伙的人家则挂的是“新屋灯”。通常,白花灯一挂,主人家要将新添的男婴姓名和生辰八字报给祠堂或村中族长进行登记,以便男婴取字号排辈分作依据,也就是上族谱。

开灯挂的花灯,通常是用竹篾、利是钱等材料制作,殷实人家会挂上走马灯,供品包括红枣、花生、甘蔗、橘子、茨菇等,其中茨菇象征着“男丁”,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吉祥物。

挂灯仪式后,便是摆酒庆祝添丁,可谓是新兴保留得比较完整的民间习俗。

据记载,新兴人大多是中原迁入的汉人,且历为官员贬谪流放地,保持了中原地区的文化和习俗,挂灯和摆灯酒便是其中文化习俗传承之一。

一系列与开灯相关的特色民俗活动在不少村落铺开,走大王、抢花炮、舞火簩等正是其中之一。

新兴闹元宵还有上元和下元之分,正月里闹元宵是上元,下元则是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十,舞火簩就是太平镇社圩舞火簩贺元宵的民俗活动,届时,社圩村每个坊都会出一个火簩,用铁条编成的火簩直径约1米,上面堆满柴,一个火簩由青壮后生用带叉的铁杆抬起来在村中游行,老人们推着一辆挂满花灯的车跟在火簩的后面,去年家中有添丁的,就将预先备好的木柴添加到火簩中。

民俗盛宴添新意

“雅冈佬走大王,米缸半,尿塔满”。这俗话或是对走大王活动盛况的最好诠释。这一天,外出务工者、四乡八邻的外嫁女、慕名而来的游客,无论男女老少都纷纷前来观瞻。

“走大王是我的童年记忆,是一种乡愁,也是联结情谊的纽带。”六祖镇雅冈村村伍尚湛如今已移民欧洲国家,仍坚持每年不远千里回来参加。

县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甘培旭表示,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在传承旧俗中,不断发展创新、摒弃陋俗、增添新风,让传统岁时节令的民俗活动更加绚丽,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展示出了新兴传统文化风采。

今年正月十三,新兴县天堂镇内洞莲塘村、朱所村举行一年一度的抢花炮、闹元宵活动如期而至。大炮的名目繁多,有如众炮、白花炮、猪仔炮、镜炮等。花炮摆放在空旷处,轮流燃放。由专人点燃花炮引信,随着一声震耳的炮声,只见藏在花炮内的竹制炮圈冲向空中,随即落下,人们纷纷争相上前抢夺从天而降的炮圈。凡抢到炮圈者,花炮的主人家会奖给“利是”一封,寄望大家在新的一年人丁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据了解,盛行于天堂镇的抢花炮习俗原来形式比较简单,经过多年的演变发展,如今形成了集烧炮、抢炮、舞狮、八音、曲艺等于一身的群众娱乐活动,近年来,在抢花炮过程中还穿插了各种积极向上的晚会节目、醒狮舞龙表演、村落巡游、禅文化宣传等项目,让群众对“抢花炮”的认识不再拘泥于烧香、祭拜,而是更深层次地了解到“抢花炮”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精神。

无独有偶,上洞村在传承走大王习俗中邀请了仓夏舞金龙前来助庆,让两项传统习俗活动同台献技,增添新意,给观众带来一场民俗文化活动的视觉盛宴。

在工艺上,太平镇悦塘村的花灯会在传承的基础上也加入了创意。“以前的灯笼是用蜡烛照明的,蜡烛烧尽了还要添新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制作的灯笼大多数使用现代灯泡照明了。”伍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悦塘村人,见证着村里人制作的灯笼工艺的变化。

■链接

各民俗活动的由来

走大王:

“走大王”习俗起源何时,相关文献资料匮乏,已无从确切考证。不过,从县志的有关文字记载,以及一些村中老人口述,可发现“走大王”习俗与清初县内的“迎六祖及诸神”风俗有关,也就是说,清初已有“走大王”习俗或其原型。

据清康熙《新兴县志》记载,“旧例县官命里长迎六祖及东山、东水、东门、中黄、云斛诸神于龙兴寺庆贺,祈年岁丰登,县官行香,里长供随,行人头米饭连多鳌灯银烛沿街燦烂,狮象跳舞装扮喧阗,壮者戏耍秋千,文人猜射灯谜,竞放花筒,馈遗筵饮,乡落有上下元。”

关于“走大王”,在雅冈村至今仍流传着一些传说。相传在清朝初年,有一年因山洪暴发,村旁的龙山河发大水,上游一间村庙的大王被水冲走,一直冲到雅冈村的一个叫“下水尾”的转弯角处才停下来,村人见此便将大王抬回供奉起来,族中有长者将大王抬回供奉的日子,农历十八,定为“走大王”的吉日,随着村中人口增加,后来,各坊也纷纷供奉起了本坊的大王。因大王是流水流到此处的,因而又有“水流大王”之称。

抢花炮:

明朝年间,当时天堂各地为保地方稳定,纷纷成立社团,天堂外洞就有36个社。内洞朱所村最先设立“社主公”(土地坛),此后村村都有会社、有炮会。开始时,人们只是在节日、诞期期间到“社主公”祈福还愿,保佑全家平安。后有位天堂人叫麦晋公,经商,家道殷实,因其老年得子,高兴之余,自制成花炮燃放,以祈福还愿。由于其形式新颖独特、气氛热烈,迎合了老百姓祈求平安纳福的心理,随之各村社群起而模仿,纷纷仿效,自此抢花炮便渐成风俗,流传开来并世代相传。文革年间,此活动被视为“封建迷信”被禁,改革开放后得以恢复并延续至今。

舞火簩:

因社圩的地形地脉似蛇,新兴民间传说认为蛇喜欢跟着火篱燃烧落下的“火屎”边走边吃火屎炭,蛇吃了火屎炭后会充满生机。于是人们燃起火簩,抬着六祖等神佛,沿着社圩村的蛇形地脉行走,一路洒下火炭,期望让蛇吃后充满生机,使本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舞火簩便由此而来。

南方日报新兴视窗记者 冯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