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树山村合作社苗圃基地。

作为我省知名房地产企业,碧桂园在2017年实现了5508亿元销售额,成为全行业销售龙头企业。长年扎根三四线城市开发,致力于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碧桂园不断将步伐下沉至更多区域、县城乃至乡镇之中。如今,碧桂园正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

“40年前种田,40年后我还是回去种田!”如今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老总的杨国强,仍然不忘自己的农民出身。他认为,碧桂园到了今天,有条件有责任去为乡村振兴做点什么。

产业振兴,整合生态农业链条

在杨国强看来,这几年农民工工资提升得很快,农民种田一年才5000元左右,外出务工是5万元,外出务工收入与种小面积粮食的农民收入差距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我去清远扶贫,看到一个农村400多人,只剩下100多人,有的房子塌了没人理,长满野草。这个村子旁边有条很美的江,这本就应该是个美丽农村,很可惜。100多人,就业、医疗、教育、文化都不具备,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就在这里出现。”

在他的推动下,碧桂园2017年10月27日宣布捐资约5亿元整县帮扶广东清远英德市78个省定贫困村,将协助所有贫困村实现“一年脱贫三年振兴”,并助力英德4万多贫困人口2018年全部脱贫奔小康。杨国强任总指挥,全面调动集团资源,计划采用“整体规划、重点打造、分步实施、连片推进”的模式,助力推进示范村建设工作。

早在2010年,碧桂园就选定英德市树山村作为其“绿色产业扶贫”的第一个点,发展以苗木种植绿色产业为龙头,加住房改造、饮水、道路、电网、通信的“一带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如今产出已超过2000万元,村民实际获益1000多万元,农户户均增收约6万元,树山村村民的住所也由原先黄泥涂壁的危房变成了碧桂园帮建的现代化小别墅。

2011年,碧桂园把树山村经验移植到了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的对口扶贫项目上;2016年起,碧桂园还在韶关新丰县营盘村,结合当地农业种植番薯传统,通过“企业+合作社”的模式,打造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在潮州市饶平黄正村,扶持打造茶叶产业园及茶叶加工厂;2017年6月,在汕头桥陈村成立万只蛋鸡生产农场。

如今,在英德的脱贫攻坚中,碧桂园结合多年产业扶贫经验,着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贫困村,带动农民增收创收。2018年1月5日,英德鱼咀村的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碧桂园与百果园集团、碧桂园凤凰优选签约,合作打造高端农产品市场,通过多方合作,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基地形成,解决农产品销售出路的问题,使村民放心种植、本地就业、持续脱贫。

据悉,2018年,碧桂园拟在全国再选择十个左右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结对帮扶,因地制宜,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为主要措施,助力国家打好精准脱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一条有实效、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道路。杨国强还表示,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放在了与主业经营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集团党委联动各区域党(总)支部进行统筹。

授人以渔,开展免费技术培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想要变“输血”为“造血”,除了发展当地产业,让贫困户掌握致富的技能同样关键。

自2012年起,针对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集中组织难度大的特点,碧桂园将职业教育的课堂搬到村子里,开创了另一种扶贫方式——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开展“送技术技能下乡培训项目”,以自愿为前提,对全镇16—60周岁适龄劳动力开展免费的技术技能培训。

按照“农村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集团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工作思路,碧桂园集团先后在广东、广西各地开展SSGF铝模培训、农业技术培训(茶叶采摘、麻竹笋种植等)、职业技能培训等九种技能培训,通过精准培训实现推荐就业,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此外,碧桂园还将职业培训和自己的产业开发结合起来。眼下碧桂园正大力推动SSGF绿色节能建造体系,结合这一创新优势,碧桂园在2018年1月还首次为英德“笋农”开放SSGF铝模技术培训班,而成功转型成为SSGF建筑产业工人的培训对象,月薪甚至可达上万元,让村民告别“看天吃饭”的日子。

“之前只有每年到了砍麻竹笋的季节,才有些零工可以做。”谢旭杰就是这批幸运的英德“笋农”中的一员。

2017年11月,谢旭杰和村里20多位贫困中青年劳动力一起,参加了第一批SSGF培训班。5天的实践培训,让他们很快掌握了窍门,并顺利入职,进入东莞市广胜达建筑科技产业园,以月入近万元从此改变命运。

据统计,截至目前,碧桂园技能培训精准扶贫项目已开班约500班次,共有超2万农民受益,并争取覆盖所有贫困劳动力。

通过“先脱贫、后振兴”的帮扶思路,碧桂园正以产业发展、就地城镇化、职业农民培训为重点,建设碧桂园新农村示范片区。迄今为止,碧桂园已陆续在粤桂川三省区开展多个类似的绿色产业项目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通过将产业扶贫与人才培训、整村推进、转移就业、驻村帮扶等有机结合,初步打开了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门。

文/图:李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