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地产人一直都是外人羡慕的群体。可是,越来越多的地产人开始感到焦虑。房地产企业“拿地就能赚钱”的黄金时代结束,大鱼吃小鱼后的大浪淘沙,调控之手搅动着失业浪潮……2018年地产人还能怎么走?

也许在2016年的时候会经常听到许多地产人赚得盆满钵满,过年回家的时候都是买车买房一掷千金。年入百万的事例,很多人身边屡见不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外人心存疑惑,觉得地产人的技术含量低,却拿着高昂的工资。的确在房地产快速发展扩张的时期,部分职位的准入条件确实较低。如下图,许多公司都对学历、经验都没有限制,只要你能带来效益、能吃苦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BOSS直聘

然而从2016年“9·30新政”后,2017开启了多重调控模式,一下子楼市进入了冰点,地产人的生存状态也一落千丈。

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地产人开始感到焦虑。不管是基层、中层,还是高层。在个人发展踌躇不前的问题下,更多的是行业发展带来的压力。

一、地产人无穷的压力

1、房地产下半场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成立的二十年中,房地产已成为中国投资人最喜爱的投资品类,然而2017年市场已发生剧变,2018年剧变仍在持续。毋庸置疑,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正成为深入人心的政策和市场方向。买房人仍逃离不出看涨不看跌的楼市怪象。从而导致的现象:一线城市房价仍处于跌势,成交量大幅萎缩,进入房地产公司纷纷关门削减人员的寒冬。

2、中小房企的窘境

在这个规模竞争的下半场,房企都在寻找机会突围,而随着大企业越来越大,让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开始增加。从某种意义看,这些企业面临的竞争和压力更大,这也迫使这些企业开始不断寻找机会,在这个市场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来源第一财经

从上图可以看出,房企TOP200的销售金额门槛中,头部房企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而尾部的准入门槛反而下降了。从而可以得知房企两极分化愈发严重,龙头企业业绩更好、中小房企的生存进入窘境,伴随着的是转型、被收购、倒闭……

3、高压下的快周转

有时候,很多企业把握一个周期就可以迅速实现规模扩张,而高周转往往是有效的策略。从以前的阳光城、碧桂园、万科,到如今的中梁、祥生,都是用这样的方式。

例如中梁作为一家深耕三四线的开发商,2014年还偏居温州,2015年开始发力,至今已进入全国11个省。业内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中梁2017年销售金额达758亿,排名第26位,增速惊人。

从中梁的发展看,可以说几乎就是碧桂园模式,其在三四线城市高周转的模式使得其规模快速翻番。中梁某区域公司会在自己公司挂横幅:要么交业绩要么交尸体,可见业绩压力有多大!

4、人工智能的发展

早在2015年,王石便表示,“万科没有兴趣投资跟房地产无关的领域,只有机器人除外”,其认为,未来万科40%的劳动力将被机器人代替。

对地产来说,保安、客服、销售、成本测算,甚至产品定位,智能机器人样样都能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万科全球首创机器人“卖房”亮相杭州

大量易标准化、重复性、没技术含量、不具独创性、不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智能机器人干起来更得心应手。此外,“大数据+AI算法”未来会让成本测算、数据分析、产品定位、市场营销、供应链采购以及一些中层管理受到威胁。

总之,不紧跟时代的地产人,注定要被淘汰!

在各种压力下导致的就是各种洗牌现象:

规模洗牌:寡头竞争的狂欢,留下土地干掉人。收购方看重的只是出售方的土地,你有土地却做不好,说明你的团队无法胜任,干掉无可厚非,即使有个别可用之才,也会遭受排挤不攻自退;

效能洗牌:人均销售额不断提升,两倍工资干三倍活。愈发残酷的末尾淘汰制和看似十分诱人的高薪,你不行总有人能替代你的压力,逼迫着地产人不断创造业绩,职位总量的减少也是必然;

年龄洗牌:日趋完善的培养体系,管理岗年龄线不断降低。70后已经淡出招聘市场,90后逐渐成为基层的骨干力量,地产行业年轻化的速度超乎想象,对于80后、85后的我们而言,剩下的时间又还有多少呢?

学历洗牌:人才基础素质升级,高薪下新一轮“军备竞赛”。各公司不断加大校招规模并提高管培生待遇,一线房企给应届生的年薪已经达到15-20万,碧桂园的未来领袖甚至给应届博士开出了40万年薪。

在这样残酷的行业大背景下,地产人在夹缝中如何求生存?

二、地产人求生指南

万达集团曾晒出一张王健林日程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嘉诚已经有80多岁高龄,但却依然保持早起习惯:无论每天多晚睡,第二天早晨 6 点一定会准时起床。随后,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在8点前到办公室工作。

可以看出两个大佬都有几个共同点:保持良好习惯,做好时间管理、注重身体健康、与时俱进地学习等。我们先向大佬们学习:

1、塑造好习惯

“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有没有好的工作习惯,是会根深蒂固的影响你在职场的发展。那么哪些是好习惯?

● 遵守各类时间:在各大公司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每天睡4小时的人,年薪基本是400万以上。行业金字塔尖的精英们大多都步入“不睡觉俱乐部”。准时与预约好的客户见面,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等更是必须的。

● 使用“日常备忘录”:把你的工作的事项按清重缓急,按大事小事分门别类记录下来。这样工作便会变得有条有理,逻辑清晰。

● 从“细微之处”积累:将知识进行分类积累形成自己强大的资料库;注意抓重要环节和重要节点,掌握整体了然于胸;在各方面都能比别人做得更周全;懂得利用心理学,细微之处吸引别人;想他人之所想,懂得防患于未然……

● 与同行定期交流:是地产人都拓展思维拓展资源的方法。同行就是你职场的风向标。越多人认识你,证明你越有价值。

……

2、保持身体健康

三个地产人因加班猝死,别再拼了……这篇文章告诉大家,疾病距离地产人很近,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地产人面对健身教练说自己健身的原因是:怕死。

王健林也是在2012年的时候开始每天坚持跑步,要不然身体扛不住。李嘉诚还曾感叹,只有每天早上打球的这90分钟,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时光。在运动的时候,身体得到了恢复,思绪也得到了安静。

在地产圈,跑步风尤甚。郁亮、毛大庆、潘石屹、刘爱明、丁祖昱,这些大佬们在忙碌之余,还坚持每天跑步,时不时跑个马拉松。万科是个典型的例子,不仅在公司内部从上而下推动跑步,还通过举办全国乐跑推动全民跑步。

3、学无止境

唯有不断的学习,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盖茨每年读50本书,任志强31年阅读6亿字,为何大佬们那么忙都不忘读书?

今年任志强就放言:“你要是像我一样读书,你肯定比我强!”现在年轻人老喜欢把时间花在在网络上,最后得到的都是碎片化的信息,而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所以如果你能读更多的书,你就能变得更好。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有跨界的复合能力。在地产下半场,地产转型也是必然的趋势,行业的趋势会如何变化无法凭空预测。所以在看书的同时也要关注时事经济政治民生,大佬们爱听新闻读晨报都是有原因的。

4、高效时间管理

胡适先生说:“一个人的前程,全靠他怎样利用闲暇时间,闲暇定终生。”各位大佬的作息都是早起、运动、看书,工作、晚睡……然而一天有24小时,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好的时间管理一定是适合自己的,每个人的能量场不同,我们不能苛求自己能和大佬们一样,凡是还是得尽力而为。

时间管理有很多种方法,而GTD(全称:Getting Things Done)就是其中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核心理念概括就是 “通过记录的方式把头脑中的各种事情移出来,然后整理安排自己去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好平台、好团队

加入规模大、增速快、口碑好的公司:规模大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强、不会被收购;增速快意味着内部的发展、调动与晋升机会多;口碑好意味着健康的管理与文化,让员工能更好的发挥个人价值。

传闻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名声鹤起的白手起家女首富,曾南下深圳向万科董事长王石“求学”。十三年后,龙湖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万科。当年,那个领我入门的人……可以看出,好的团队出来的人都是优秀的人,好的领导人能让你有革命性的影响。

(完)

3.7~3.25,居理新房启动首届女神季:活动期间可联系咨询师,了解女神季所有房源优惠信息,预约特惠房源~点击下方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