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记载“五岳真形图”的古代文献是《汉武帝内传》,称该图是太上老君最早测绘的山岳地图,有免灾致福之效。今泰山岱庙、华山峪口、嵩山中岳庙、恒山崇灵门和西安碑林等处都有“五岳真形图”的碑刻古迹文物,一些饰物也以此为图案。“五岳真形图”到底是什么?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是五岳的地形图,表示五岳地貌形状特征,属道教的地学范畴即泰山如坐、华山如立、恒山如行、衡山如飞、嵩山如卧;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由古代“五行”演化而来,代表方位及五种物化(即金、木、水、火、土)的符号,西岳图表示金,东岳图表示木,北岳图表示水,南岳图表示火,中岳图表示土;

第三种说法认为是形象化的象形学。东岳为龙字,西岳为底字,北岳为龟字,南岳为鸟字,中岳为奥字;

第四种说法认为东岳图绘的是象形的青龙,西岳图绘的是象形的白虎,南岳图绘的是象形的朱雀,北岳图绘的是象形的玄龟,中岳图绘的是象形的居于屋内的土神。

第五种说法认为右上为东岳泰山,“主世界人民官职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也”,该符像一个篆书的“天”字(或“雨”字),象征上天主宰芸芸众生,主管世人的命运;右下为南岳衡山,“主世界星象分野,兼水族鱼龙之事也”该符像一条鱼,暗喻鱼龙变化;左上为北岳恒山,“主世界江河淮济,兼四足负荷之类”,该符像一个多足的水族或灵龟;左下为西岳华山,“主世界金银铜铁,兼羽翼飞禽之事也”,该符像一个熊熊燃烧的炼丹炉;正中为中岳嵩山,“主世界土地山川谷峪,兼牛羊食稻之种”

第六种说法认为以嵩岳居中,左一为华岳,左二为衡岳,右一为泰岳,右二为恒岳;

第七种说法认为据《藏经》记载:“五岳之神,分掌世间人物,各有所属,如泰山乃天地之孙,群灵之府,为五岳祖,主掌人间生死贵贱修短;衡岳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鱼龙;嵩岳主掌土地、山川、牛羊食嚼;华岳主掌金、银、铜、铁、飞走蠢动;恒岳主掌江河淮济、四足负荷等事。”

第八种说法认为据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抱朴子》说,道教徒们最重视的秘文,共有两种《三皇文》和《五岳真形图》,这两件宝贝隐藏着无比巨大的能量,可以避邪。

第九种说法认为按照东方朔的说法,如果得到《东岳真形图》,就会“神安命延”;如果得到《南岳真形图》,就会“五瘟不加”;如果得到《中岳真形图》,就会“致财巨亿”;如果得到《西岳真形图》,就会“刀刃不伤”;如果得到《北岳真形图》,就会“百毒灭伏”。如果《五岳真形图》全部都得到,就会神人共宠。

《五岳真形图》不仅为道门所重,也引起了中外治地图史学者们的关注。最早注意到《五岳真形图》地图学价值的是日本学者小川琢治,他根据日本所收藏的17世纪版《五岳真形图》之一《东岳真形图》与实地考察用等高线绘制的泰山地形图做了比较分析,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二者极为相似。换句话说,《五岳真形图》中蕴涵有等高线制图法的地图绘制思想。受此影响,李约瑟等也认为,《五岳真形图》乃“制作等高线图的早期尝试”。学术界也基本上都认为,《五岳真形图》所绘制山脉的高低起伏形状和走向,采用的是类似于现代的等高线地图绘制的思想与方法。等高线是指地面上高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曲线。地图上的等高线,就是地面上等高线在图纸上的投影。在现代制图学中,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等高距”。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从零米高程起每隔四条首曲线描绘一根较粗的等高线并注明其高程,称“计曲线”;地面特别平坦时,可加绘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的“间曲线”,图上常用长虚线表示;为了反映出地面微起伏的情况,也有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助曲线”,图上常用短虚线表示。《五岳真形图》对山岳地形的描绘手法,与现代地图绘制中所采用的等高线地图绘制方法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所遵循的思想方法是相近或者说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