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扫码支付

对于扫码支付,相信各位都不陌生。随着国内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扫码支付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在全国的大部分角落都能看到扫码支付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码支付的形势主要分为两类,即客户扫商家和商家扫客户。在客户扫商家时又可以细分为个人收款码和商户收款码两种。根据目前的扫码情况,客户扫商家的二维码大都为静态;而商家扫客户的二维码大都为动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收款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户收款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支付码)

在所有的扫码支付服务商中,以支付宝和微信两家为主。根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2017年第3季度,移动支付市场前三甲的位次保持不变,但份额继续发生变化。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二者的交易规模继续保持着万亿级规模的增长,两家企业市场份额加和达到了93.08%,仍然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壹钱包虽然排在第三名,但是占比很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码支付与用卡的关系

对于用卡一族来说,玩的应该是卡,用的应该是卡的权益。在信用卡出现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信用卡一直是这样的使用方式。但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银行倾向的改变,扫码支付才开始走进大部分人的视线中。扫码支付与信用卡快速挂钩,并且影响卡友用卡习惯主要有2方面原因。

一是9.6费改之后,商户线下的实体pos机费率提高,很多商户不太愿意使用pos刷卡支付;而新生的扫码支付费率相对较低,用扫码支付的方式可以极大的节约成本(这也是扫码支付快速推广开来的重要原因);

二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对于扫码支付(在线支付)有特别的优惠,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浦发的“美国运通白金信用卡”。浦发AE白微信、支付宝多倍积分,可谓累积积分、换取权益的神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码支付的新政

2017年底,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新规将扫码支付分为四个风险等级。

其中动态扫码分为3个等级:

(1)风险防范能力A级: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

(2)风险防范能力B级: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

(3)风险防范能力C级:采用不足两类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

静态码分为1个等级:

静态条码指的是长期有效的条码,易被篡改或变造,易携带木马或病毒。央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为D级,无论使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扫码支付新政对用卡的影响

从新政的情况来看,影响最大的就是静态条码支付(这是目前使用频次最多的支付方式)。每张卡绑定了扫码支付后当日该卡只有500的额度(“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这里是并集而非交集的关系),按照封顶计算,一个月的可支付金额约为15000元。这样一来,浦发AE白的上限完全用不满……

而对于“商户扫客户”的模式,由于全程采用了动态二维码的技术,安全等级、交易金额上限都比静态支付提高很多。但是这种支付方式一般都用在商场、超市,个人办理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想通过这种方式薅满AE白比较困难。

正常用卡的情况来看,静态支付(小商户)500元的额度基本够用;如果有大额消费,正规的商场、超市也能获得额度上的突破,因此央行新政给普通持卡人带来的影响很小。

至于非正常持卡人,“非正常”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对的~

小提示

(1)使用静态扫码支付时,要使用官方渠道App扫码软件,不要下载山寨软件;

(2)扫描二维码时,注意仔细辨别真伪,核对信息,确认二维码安全有效,不要扫未知二维码;

(3)扫未知二维码时,尽量不要使用类似支付宝、微信这样的金融app,可以选择扫码解码类的软件获取二维码的基本信息;

(4)切莫被外观比较熟悉的二维码迷惑,对常见的二维码也应保持适度警惕,有不法分子会将此类二维码替换以达到获利的目的;

(5)手机上最好安装一些正规安全软件,增加手机安全系数,防止不法分子将病毒镶嵌在二维码里,盗取公民个人重要信息。

(6)保管好自己的付款二维码,不要随便发给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