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对于臣民的过错往往内一针见血、不留情面地指出来,然而对于自己的过错却要换上一副嘴脸,但雍正皇帝不一样。心高气傲的雍正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要向天下人认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当着满朝文武大臣跪在门外向天下人认错的情景,让人钦佩不已。不过这种做法有点被夸大,跪下认错应该还不至于,但是在他的谕旨中,却时常有主动认错的批语,也就是所谓的“朕之过”。

对于知错必改,雍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常常训导臣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最让人值得赞赏的是,雍正对“朕之过”有着深刻清醒的认识,他是真心想改正自己的错误,绝不是一个面子工程。

雍正曾任命一个叫周英的人到西北统领军队,后来他发现此人能力平庸,不善治军,后来他撤换了周英,并很坦率地对大臣们说:周英其人用错了,这确实是朕用人不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三年(1725年),浙江有个叫王钧的道员觉得西湖工程多年未曾修缮,以至于出现各种水患问题,于是他上奏雍正愿意拿出四万两银子修缮西湖。雍正接到上奏后批示:说王钧的名声太差了,让他出点银子来消灾。

王钧本想捐献银两修工程造福地方,可没想到会无缘无故挨了一顿臭骂,但内心却极度恐慌,为博得雍正的好感,他表示再捐六万凑足十万两银子。

不过,这次雍正仔细询问了吏部并查阅了王钧的履历,了解情况后,竟发现王钧的官声一直不错,且为官清廉,只不过他家道殷实,想为地方做些好事而已。为此,雍正马上批示:“前番朕错怪王钧,他为官清廉且颇有才具,是朕记错人,实在惭愧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雍正又下谕旨让浙江巡抚把事情的原委告诉王钧,并下旨让王钧不要捐十万两银子,但是王钧骑虎难下,既然话已经说出,没有不捐的道理。此事中雍正的率直性格显露无疑,对于臣下毫不客气,有错就会当面指出,但事后主动认错也充分证明了他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雍正即位后,一改康熙朝人浮于事的政治风气,并一再告诫群臣,让他们上折指出他的不是。而且特意交待,言者无罪,只要是真心实意提出他的过错,即便是空穴来风也不与追究,但绝不能润物细无声,只打雷不下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封建帝王,雍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帝王的尊严和体面是最至高无上的,丝毫容不得半点的损伤,能放下身段容忍臣工提出自己的不是,这种务实的作风难道还不可贵吗?

的确,雍正的务实和不尚虚名,不仅在清朝皇帝中,就是放在中国古代二百多位皇帝中也是非常罕见的。尽管雍正务实反虚有着历史局限性,有其封建社会和帝王思想观念无法逾越的鸿沟,不过这并不影响雍正在历史上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在位十三年,一直都秉持这种求真务实的治国理念,这才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康熙晚年遗留下的官场积弊,为乾隆朝达到大清国力顶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历史给予了康熙、乾隆更多的眷顾,但是身处其间的雍正同样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