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在美丽的橘乡浙江台州黄岩揭牌成立。学院背靠同济大学雄厚的学术实力和黄岩丰沛的实践资源,着力打造一个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携手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3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的成立,是对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贯彻落实,更是对培养新时代新型“三农”人才的生动实践。

随着农村劳动人口的转移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农村人才短缺也日渐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一大瓶颈。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明了未来几十年乡村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其中人才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同济·黄岩这一新举措为破解人才瓶颈提供了新思路。笔者认为,若想真正实现高校和乡村“联姻”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做好细化与落实。

首先,要注重增强示范点的辐射带动效应。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发展条件相近的村落进行集中学习,重点突破,提高授课效率,增强带动效应,从而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批强有力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其次,要避免同质化竞争。一个示范点建立之后,各地区难免会出现跟风效应,也纷纷建立示范点,各级各部门在审批审核时要秉着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充分发掘高校专业优势并结合村落实际情况,争取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点,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最后,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要设计一套合理的评估体系,处理好近期和长远之间的关系,评估体系要立足长远,避免急于求成,既要能反映当下对乡村发展的贡献,又要能体现长远以来对乡村振兴的正面效应,从而为示范点的调整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笔者相信,高校与乡村的“联姻”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希望各级各部门立足长远,做好宏观规划,也要切合实际,做实做细,久久为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定会遍地开花,乡村振兴也指日可待。(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