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走就走的旅行

谢建光,与他相识的朋友都亲切地叫他老谢,1959年生于浙江宁波。特殊的年代,谢建光才读了5年书便匆匆告别校园。他热爱读书,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后来,年幼的谢建光早早离家,他打过工,学过木匠,还想在一所高校当旁听生,却被拒绝了。

热爱读书却又读不了书,矛盾挣扎中,那时候还是个倔小伙的老谢把心一横,索性读不了万卷书,那就走万里路吧。从此开始了他长达30多年的徒步生涯。

那是1983年,国内还没有驴友、背包客的概念。第一次出发时,他只带了随身物品和150块钱。因为没有徒步经验并且准备不足,很快就弹尽粮绝。1996年,老谢给自己打造了一辆专属房车—一辆简易的木质拖车,车子里装着自己的日常用品,还有书。后来,他拉着车,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有朋友给他算过,按照平均每个月1000公里算的话,32年里他徒步了至少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转了8圈。

苦修的旅人

有人曾经戏言,不读万卷书的话,即使走了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这句话在谢建光身上得到了印证。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酷爱读书,负重前行的推车里面他也随身携带了书籍。他读余秋雨、读《红楼梦》、《名人传》、也会买《南方周末》、《环球时报》及时了解外界信息。漫漫长路的无数个孤独的夜里,是这些书籍滋润了他的心灵。

有人问他旅途的目的是什么。他说:

“真正的原因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解答自己思想上的疑惑,思考生命的哲学意义。”

旅途其实是一场苦修。他也曾经直言“自己就是个流浪汉”。

他曾在大兴安岭赤脚走了7天;

在内蒙古大草原和野狼单独对峙长达半小时;

在西南山区住过尚有白骨的坟墓;

也曾靠着吃野菜和捡垃圾维生;

......

每一天都可能经历生死的考验,但每一次生死经历之后他的目标就更明确了,就是要在路上寻求活着的意义

他在微博上写到:

"我走着,不是因为看得见的,而是因为那些看不见的。我思索,不是因为被思索过的,而是因为那些没被思索过的。"

谢建光把一切都视为身外之物,钱赚多少用多少,千金散尽还复来;书看完就送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他爱读书,也爱写作,那些随时随地记录的心情和感悟,到下一个站点,遇上一个交心的朋友,他便全盘交付;时间一久,他自己都记不清哪本本子交给哪位朋友了。就算记得,有些朋友也已经失去联系,相忘于江湖。

2016年,宁波的同乡们将谢建光30多年来写下的文字收集起来,整理成《疯行天下》一书,并由宁波出版社出版。

不同于流浪汉、不同于普通观光游客,老谢的艰难与困苦、坚持与执着,信仰和思索,在书里得以向大众展示,可以说因写作而得到了升华。

生命的尽头

“我预感我很可能会在某一个黄昏,落日与晚霞之间,在沙漠的两座沙丘之间,安静幸福地停止心跳。我已看见了生命与自然的交接仪式。 —谢建光 ” 1月23日12时,这位被称之为当代徐霞客的徒步达人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省黑河终止了行走的脚步……就像他自己说过的,他的心脏幸福而又平静地停止了跳动。

在早些天的朋友圈里,谢建光也写到感到身体不大舒服,会在原地休整。到身体恢复之后再继续北上的行程。

只是,这一天不会再来了。

历时36年,长达20余万公里的徒步之旅戛然而止。

客死异乡,传统意义上是非常悲惨的境遇。但是对于老谢而言,或许是一个行者必然的归宿。走了一辈子的路,最后倒在朝圣的路上,尘归尘,土归土,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如同浪漫主义大诗人、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李白,洋洋洒洒写尽了绮丽浪漫,最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远的与明月和美酒做伴了。这实在是一个诗人最浪漫的归宿。

如果说还有遗憾的话,可能就是还没有走完的路,没有看完的书,和没有参透的人生,生而有涯而学无涯吧。

批判与质疑

旅途是一个人的狂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支持老谢。随着媒体的持续报道,老谢也曾处于风口浪尖。

三十年如一日的苦修行为并不能为所有人接受,风餐露宿、近乎流浪汉的生活超乎正常人的心理承受范围,网上也不断出现反对的声音。

有人质疑他固执狂妄,思想迂腐,观念陈旧;

也有人说他的行为不具有社会价值;

也许,他的语言沾染了些许假大空的时代病;

他还喜欢模仿余秋雨打造酸腐的气质;

他文化程度不高,还总想着教育年轻人;

他在路上也会孤独寂寞,所以经常活跃在社交网络。

但是,那就是活生生的他啊,一个风一样自由的先行者。面对嘲讽和质疑,谢建光先生早先发的微博也许是最好的回应: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们这些被生活牢牢压弯了头,仓皇走在城市拥挤人群,可以指责谢老假大空,却对真正的坏人们沉默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一个活的通透又自然的人呢?

何为成功的人生?

我们可以在空调房里温暖又舒适,谢老也可以在冰天雪地里苦苦煎熬;

我们可以享受着美味精致的食物,谢老也可以刚刚徒手抓了一只耗子来充饥;

我们可以在办公楼格子间里埋头苦干,谢老也可以在草原上负重前行;

......

没有对错。

因为,借用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那句话——

成功只有一个,就是按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