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头AV与传统礼仪

文|我自仰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葬礼

一则网络消息震惊了信息蔽塞的我:“中国色情丧葬业惊呆外媒:“坟头AV”为了光宗耀祖?"当我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首先感觉的是震惊,震惊过后仔细一思量又觉得很正常,所谓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不过这个合理我加了一个问号。

-01

传统陋习的延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白事”都属于人生大事。而白事又分为两种,一种所谓“喜丧”,另一种对应为真正的传统“悲伤”【注:名词为我自造,对应喜丧】,所谓喜丧,就是家里老人高寿,活到八十以上,民间所谓“死得着了”,按照广大民众的理解,就是活到这份岁数,就是死了也不冤枉了,“够本了”。

那些脱衣舞助丧多发生在所谓“喜丧”。

借着这事情,参加丧礼的人可以热闹一下了,其实也反应了民众对生死观点的处之泰然,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某些地方习俗,人到了一定年龄可以在家里备棺,并且可以压灾,这也是一种面对生死的豁达。

中国人天性爱热闹,在丧礼上大家都哭丧着脸,其实也很压抑,许多吊丧者也只是礼节性的去吊丧,其本身也没有悲伤的理由。传统就有唱戏助丧,吹喇叭助丧等习俗,随着经济发展,手段变化,发展成草台班子演出助丧,这些草台班子为了制造热闹气氛,助长民众娱乐气氛,最后演化出色情(“跳脱衣舞”)助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脱衣舞

"中国色情丧葬业惊呆外媒:“坟头AV”为了光宗耀祖?"一文提到台湾嘉义县前议长董象辞世,在他的告别式中,儿子租用了上百台进口轿车送葬,更有50名钢管辣妹在灵车上蹦迪。更是把脱衣舞助丧推向极致。

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跳脱衣舞,其害有三:第一制造噪音,第二对未成年儿童不良影响,第三认知标准崩溃。

-02

礼仪之邦的礼仪

早在周朝到战国,中国就形成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三礼对中国的礼乐文化的进行诠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深远。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丧礼在中国人的生活上,就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周朝建立初期,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旦,更是把政治和伦理糅合在一起,主持制定了典章制度与礼乐仪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这其中,丧礼的程序与仪式也进行了明确而又详尽的规定。

周朝总共历经八百余年,这个朝代虽然早就在历史上灭亡了,但周之礼仪却得以保留了下来。拿丧礼来说,三千余年来一直在神州大地上延续发展,无论是贵族家庭,还是普通百姓。相信每一个看过《红楼梦》的读者,都会对曹雪芹笔下秦可卿那夸张的丧礼印象深刻:摆宴席,设路祭,搭彩棚,奏音乐,其奢侈与繁琐程度几乎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但是,随着传统儒家经典在社会中淡化,被新文化运动、社会发展、政治变化等所割裂,而新的符合民众心理、且不违背伦理道德及健康的认知的礼仪规范未能形成,或未能形成引领的作用。这就呼唤社会重新审视推行新的符合民众心理和健康认知的新的丧礼规范的产生、并推行和引领。

-03

民众心理学

一种从众的羊群效应的示范心理,推动了“脱衣助丧”的助长。擒贼先擒王的杀鸡儆猴似法律打击,可以遏制这些陋习的助长的风气。民众心理的引导需要健康的符合民众的形式助丧手段的出现和示范。

本人之前也参加过一位亲属的丧礼,丧礼请了两个草台班子对着助威,惊动十里八乡,群众像看戏一样,赶热闹,亲属的子女觉得为了老人,这样光荣,不会被乡邻说笑,这已经在许多地方形成民众普遍的心理认知。

民众心理认知的改变有时候也只能借助于法律的高压,比如年关禁止烟花爆竹,现在在许多城市实行,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新的课题又出现了,如何增加年关的热闹气氛,这又为民俗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老的民俗如何产生,那些老的民俗需要保留和推广,那些废除或需要新的健康的东西所取代。这都为民俗研究和社会研究提出新课题和挑战。

-04

坟头AV地域

“中国色情丧葬业惊呆外媒:“坟头AV”为了光宗耀祖?"一文提到,这种丧葬脱衣舞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主要在中国河南,安徽,江苏和河北等地最为常见。

我是安徽人,在我老家出现这种丧礼应该时间不长,主要是安徽北部,农村地区和偏远小集镇,大城市几乎没有这种现象,并且多发生在北方。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有关、河南、安徽、河北及江苏北部经济都不太发达,在这个圈子里形成一种攀比心理,所谓越穷越大方,顾忌脸面使然。

2018年3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