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一个公司离开已经将近一年了,离开的原因是因为受不了“高压中”的生活,拿着不足以支持生活的工资,提着一颗连周日只要一个电话就得“冲锋陷阵”的心。

最后终于“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被老板交待一件不属于工作范畴而又无能力承担的事,被老板训了一顿。也就是在这时,提出了辞职。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是现在的年轻人太脆弱,受不了责备,只因为偶然的一件不开心的事被老板训了一顿就辞职不干了。其实,“事出偶然,实则必然”。就像太多的情绪堆积,总有一天会爆发一样。而这只需要一根“导火线”,也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当事过将近一年,往事时不时涌上脑海,用比较客观的眼光来看待的话,我想起了白岩松在《白说》里说过的一句话“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那么人也不是“非好即坏”。他也教会了很多我至今仍奉为“真理”的东西,至今有时还能从自已的身上看到他的影子,而那将会是我成长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很小的时候,很多大人们就爱给我们眼中的事物贴上各种标签,而比较常见的就是两种:他是“好”的,你该向他学习,他是“坏”的,你该远离他。

久而久之,我们变得很难再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所处的一切。我们以为社会就像电视剧里演得那样,性格那么鲜明。从演员的装扮和说话时的语气,我们就能给他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

当我们踏入社会,我们才会发现,“好人”和“坏人”的区分并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泾渭分明。坏人很少有那种坏到“十恶不赦”的,好人也很少有好到“大公无私”的,甚至大多数的人正处于“不好不坏”的境地。

有时候好心也可能办坏事,坏人有时也做好事。而这正需要我们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好人也并不是好到全身都是闪光点,坏人也不至于坏到一无是处。

突然想到以前的一篇新闻报导: “最心酸儿童节礼物”,一位妈妈偷鸡腿、三字经给生病女儿,民警在她身上搜出超市被盗的一点杂粮、一个鸡腿,在查到腰部时,则发现了一本儿童读物。如果按照我们“非黑即白”的逻辑,这位母亲是我们所谓的“好人”还是“坏人”呢?

站在社会的角度,她是错的,她违反了社会的秩序。站在一位母亲的角度,她只是出于为人母的本能,“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而我们又该给她贴上什么样的标签呢?

顺着这话题,说点题外话吧,其实人性本来就有自私的一面,但它不能以损害别人的利益来作为前提。如果人人都想着以损害别人的利益来为自己获取利益的话,你可以想象那是将会是怎样的场景,而那也将致使所有人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这样的社会是我们想看到的吗?

如同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里,方木在最后说:“以暴制暴,只会带来更大的暴行。”同样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放任着人性中最不堪,最自私的一面,以自已的“暴”来制服别人“暴”,那样将导致无止境的“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跑偏了,现在来回归正题,我们该怎样来看待所谓的“非黑即白”呢?

或许,我们该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因为“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我们更该用“顾全大局”的眼光来对待。

所谓的“顾全大局”呢,就是需要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心态来付诸行动。这样想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也并不是一句华而不实的口号,而它正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