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玉林狗肉节”广为人知,大量的爱狗人士和动物保护者对狗肉节的斥责和反对,将禁止吃狗肉、保护狗狗的话题送上了风口浪尖。
而另一种萌宠——猫,则没有这种关注度了。大概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默认了没有人会去吃猫肉。(据说有些广东人是吃猫肉的,未经考证,此处不做表述。)
然而在越南,情况就大相径庭了。
越南人吃猫的习俗流传已久。一个小国,常年战乱,民众难以解决温饱问题,于是,猫肉、蝙蝠、昆虫等都成了越南人肉类食材的来源。
每个月农历初一,越南人都有吃猫肉的习惯。他们相信,猫是动作敏捷灵活的动物,吃猫肉可以强健身体,趋吉避凶。并且还亲昵的给猫取名叫做“小老虎”。
在越南,猫肉的做法有不下一百种:清蒸、红烧、油炸、火烤.......普遍的做法是,餐馆会买来大量的猫关在笼子里,然后用水溺的方法杀死它们。因为这样,猫咪在死前会经历长时间痛苦的挣扎,可以让肌肉收缩,肉质更加紧致嫩滑。
这一过程通常都是当着笼子里的猫的面前进行的。他们相信,这样对于活着的猫有恐吓作用,同样也可以让肉质更加美味。
被溺毙之后的猫会被剥皮剁碎,加上蒜头油炸。有的还会被使用某种化学原料浸泡,让猫肉看上去洁白光滑,易于保存。
在越南,每年有将近一吨的猫肉被这样送上人们的餐桌。
事实上,政府早在1997年鼠疫肆虐时,就颁布了禁止餐馆供应猫肉的法律条文。但是民众吃猫热情不减,不光是普通民众,一些律师、警察都是吃猫肉的忠实爱好者,甚至好奇的外国游客到了越南也会尝试猫肉的味道。
一道以猫为食材的菜肴售价高达人民币500元左右,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经济利益促进了猫肉市场的繁荣。
一名慈善协会的记者在走访越南河内的一家餐馆时,老板正在忙着宰杀猫,“今天已经杀了31只了,刚刚才够客人消费。”
猫肉紧缺,越南每年还需要大量从缅甸、老挝等国家进口活猫。
大街上的流浪猫几乎绝迹,那些贪玩一不小心跑出家门的宠物猫,很有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走访的记者拍到的关在笼子里的猫,有些是带着项圈、穿着花衣服的宠物猫,也许,他的主人此刻正在外面焦急的寻找它。
这位记者采访了一位担惊受怕的猫主人:
“我们花费了很多精力养猫,失去它我们一家人都会很难过。我们都厌恶了这样担惊受怕的日子。”
而很多厨师显然已经对这样的情况麻木。
他们会选择养一只宠物猫,等到它长大变老,就卖到餐馆杀掉,再重新养一只小的,如此循环往复。
也许在这里,猫不是宠物,而是谋求钱财的工具。
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吃猫?
有人说猫肉酸涩,难以下咽;也有人说猫肉美味无比。口味之差,因人而异。不吃猫肉,更多的可能不是口味的问题,也许更多是心理层面的原因。
是因为猫很可爱吗?因为可爱,所以吃的于心不忍?但是鸡鸭、羊羔、万物生灵都有它们的可爱之处,我们吃起来也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动物保护主义者也并不都是素食主义者。
是因为猫智商高吗?好像也不是。据说猪的智商比猫狗要高的多,但是猪肉依然是我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
美国作家厄普代克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住在遥远的乡村,养了100多只猫作伴。母亲死后,儿子为母亲料理后事时,一边追忆自己的母亲,一边开枪杀死了这些日日陪伴他母亲的生命。
从这个故事,略可以窥之一二: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吃猫?因为猫不仅仅只是一个可爱的动物,它是陪伴、它是成长,它是参与你生命的点点滴滴。
《小王子》里,狐狸告诉小王子,驯养——就是建立关系。需要小王子离他远一点,然后一点点慢慢的靠近它。它需要小王子给它一个幸福的期待,比如每天4点出现,那么3点的时候,狐狸就可以在幸福的等待中迎接小王子的到来。
好比你有了一只猫。开始它战战兢兢,偷偷躲到沙发底下;后来它一点一点的靠近你;再后来,它每天在窗口,在阳台上,等着你下班回来。
你们之间建立了关系,不是驯养与被驯养,你们是相互驯养了彼此。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出于同理心,也无法接受吃掉自己的同伴这种行为吧。
可以不爱,但是请别伤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