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观众一定还会记得,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黄梅戏演员马兰那惊鸿一瞥的出现。当时才二十来岁的她,剪着短短的头发,穿着格子短裙,整个人清纯得就像一朵馨香的兰花。她一开口,声音甜美,唱腔婉转,顿时技惊四座,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此后她的舞台形象也深入人心,《西厢记》、《红楼梦》、《女驸马》、《梁山伯与祝英台》,一直到后来在电视剧《严凤英》里成功地扮演严凤英等,她因此而获得了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她把黄梅戏的美酣畅淋漓地展现给观众,观众也因此记住了黄梅戏,记住了马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余秋雨突然对马兰说:“我觉得,你做我的老婆挺好的。”马兰立即回了一句:“我觉得呀,你做我的老公也不错。”余秋雨比马兰整整大了16岁,但两个人并不觉得有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丈夫在学问上比自己高一个层次,聪明好学的马兰为加深艺术修养,闲时会练练书法,写好了就从合肥传真给在上海的余秋雨,他圈点一番,再传回来。作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马兰不能如平常女人一样每天回家守在丈夫身边,但她每每回到家中,总是不辞辛劳地亲自下厨,补偿自己不能居家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兰说过一句很令人回味的话,表达她刚刚见到余秋雨的感受:“没有见到余秋雨时,我以为他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见到了他之后,才发现自己很苍白。”余秋雨的学问、智慧、幽默……都深深打动了她,这个“苍白”,就是马兰对于余秋雨厚重的文化底蕴的一种倾慕。这一对才子佳人因为互相倾慕而结合,当然就有了延续他们的幸福的基础。怪不得马兰会说,中年结合的他们却仿佛有了前世的因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几年的分居生活,两人一起定居在上海。现在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站早已经超出了上海,已经没有了边界。在我问起马兰的时候,余秋雨说:“我们感情很深,感觉很好,思想同步,我们属于一见如故,从始至终关系都是非常的和谐和密切。”“我和马兰在一起已经共同生活了十几年,我们的思维方式、人生观念和艺术观念已经成为了完全一致的人,我们既是夫妻,又是艺术伙伴,我们都非常尊重对方的父母,我的文化活动跟我的专业有关,也跟我太太的专业有关。”这是余秋雨眼中的马兰:“她非常优秀,非常忠实于艺术,人很善良、大气,作为一位女性,她关注的不是很琐碎的眼皮底下的事情,而是国际大事。她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迎合我的兴趣,她自己是真的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