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刷知乎,看到了几个小故事。

一个犹豫了很久的女孩下定决心来跑步减肥时,坚持了很久的她,昨天脚都磨破了,今天仍然继续跑着,旁边的行人经过,她的身后响起了:

“你们看那个胖子,又在跑步。”

“减了也一个样。”

一个女孩蹲在马路旁哭泣,不知道她是因为什么原因哭泣,或者是亲人的去世,或者是和交往了多年的男朋友突然分手了,或者是令人窒息的生活给了她不可言说的委屈。在她耳边响起的也不是路人的慰问声,而是路边旁人的看怪物般的眼神和冷冰冰的一句:“有病吧,这人”。

当一个人历尽艰辛,准备从倍受折磨的阴影中走出来,小心翼翼地做出某一种决定时,旁边响起了一句:“放弃吧,都一样。”

刚刚尽了自已最大的努力,结果还是得不到上司认可,反而招来一顿痛骂的你。下班回到家,准备打一盘游戏,来忘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一个队友说:“盘盘有人挂机,这一局我也要挂机。”

就在这时候。

突然,你也不知道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涌上了心头。

你发现你躲无可躲,避无可避,你只能硬生生的把“它”接了下来。

你发现身边好缺“人”,于是,你想找“人”。

你想了想,又发现不对,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人”,到处都是“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你感觉不到你们属于同一类。

于是,你换了种想法,你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渲泄,想好好地放肆一回或埋头痛哭一回。

可是你又想了想,发现,也不存在这样的地方。

因为到处都是“人”。

对了,你还有你的宿舍,在那里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

你又细想了一下。也不对,那里依旧安放不了你的内心,因为那里有你的邻居。

慢慢的,你发现了,你想要找的是“人”,又好像不是。

是一“地方”,也好像不是。

忽然间,你好像明白了过来,你想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而这种东西,是“人”特有的,而有时候却在“人”身上找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终于明白了过来,你想找的是什么了。

它好像是一种安慰,又好像是一种理解,更像是一种宽容。

可能,这种东西就叫做“善意”吧。

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它”越来越罕见了。

而更多的则是另一种和“它”截然相反的东西。

而这种东西,我们更习惯于称它为“恶意”。

东野圭吾在《恶意》里有这样一句话: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乎上的这么一个回答:

你被老师冤枉了,做了坏事的同学在暗自窃喜,你对这个同学产生了“恶意”;

老板扣了你的薪水,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对老板也产生了“恶意”;

你着急排队买票,有人加塞,你对他产生了“恶意”;

你累了一天,回家还要收拾脏兮兮的屋子,你对社会产生了“恶意”。

想起了一个“踢猫的故事”: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老板撞伤了。”

大概“恶意”也是以这种方式传播的吧。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结果让“恶意”环环相扣。

“以恶制恶”最后让“恶意”层出不穷。

最终,还是得“自食其果”。

电影《无问西东》里有这么一句话: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刘瑜在《愿你慢慢长大》中说过: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而你,正是善意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