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中国会不会操起“豆”器

文|我自仰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22日中午在白宫签署针对中国的总统备忘录,宣布基于“301调查”结果,将对约600亿美元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并对中资投资美国设限等。

中国随即作出回应。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表声明说,中方不希望打贸易战,但绝不惧怕贸易战,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如果美方执意要打,我们将奉陪到底,并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几个小时后,中国商务部公布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拟对约30亿美元自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资料见中新网3月22日“美国对华出手,中国将这样奉陪到底”】

美国总统特朗普终于忍不住对中国进行宣战【贸易战】,于是几个小时候后中国商务部就采取果断措施拟对约30亿美元自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于是中美贸易战开始,许多人猜测中国是否会对美国进口大豆进行贸易战,我的看法的短期不会,让我分析一下于诸位共勉。

-01

以大豆进口 换取粮食安全

【2018年3月24日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如果美方执意要打,我们将奉陪到底,并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国驻美国使馆23日声明中的这句话,亮明了中国对美国要打贸易战的态度。

在特朗普总统提议对中国制造的价值约50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几小时后,中国做出回击,宣布计划对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产水果、猪肉等128种产品中止减让关税。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国公布的名单上的产品都是“小角色”,真正重要的大豆和高粱等美国农产品并不在列。

但也有分析认为,这只是中国反制措施的第一步。“一场贸易战即将展开,”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普拉萨德告诉《纽约时报》说:“在长期的武力威胁之后,美国剑已出鞘,而中国也亮出了自己的武器。”】(资料见:美国大豆被推向“贸易战”前线 印第安纳州豆农坐不住了…)

那么中国会不会象上面说的,立即亮出大豆和高粱这块王牌,我认为短期不可能,其原因如下:

1.我国大豆全球第一进口国,产量严重不足,大豆增加关税,会增加许多产业的成本,推高物价,增加通货膨胀,更为重要的是影响粮食安全

1月26日,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2018年全体委员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新时代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开展专题咨询研讨。1月23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2017年粮食进出口数据,我国稻米和大豆进口量继续保持了全球第一的水平,并继续增加了进口量。

大豆持续10年大量进口,反应了我国对蛋白饲料进口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而大量进口大豆是因为政府为了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开放大豆政策,即对大豆进口没有配额限制,而对进口玉米、水稻和小麦,中国是有配额限制,超过配额,就征收20%以上的进口税

失去大豆产业和市场,是为了保障国人口粮安全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大豆净进口9542万吨,约为上年度我国大豆生产量的7.3倍,玉米净进口274.4万吨,约为上年度我国玉米生产量的1.2%。

事实上,肖国樱强调,中国的土地已经维持不了中国人现有的生活水平,失去的是大豆产业和大豆市场,保障的是中国人口粮的安全。(以上资料见“2017年中国稻米大豆进口量全球第一,中国口粮安全吗?”)

-02

大豆进口趋势快速增长,短期不可能得到缓解,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一

中国大豆主要依靠国外进口, 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增长较快,2016年我国进口大豆839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预计中国未来大豆进口规模将突破1亿吨。

2016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见:2017年全球及中国大豆行业产量、消费量及进、出口量分析)

从大豆过去的增长趋势看,中国不可能短期缓解大豆的进口趋势,也不可能降低大豆的进口,如果对大豆增收关税,对国内的伤害甚至可能高过对美国豆农的伤害,这就是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超过一千。

从趋势上看短期由于大豆进口得不到缓解,所以增加关税的可能性不大。

-03

怎样破解和面对美国的贸易战

在和美国进行贸易战的同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研究美国增加关税的产品结构调整问题,同时针对粮食危机和大豆过快的需求增长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大豆过快进口趋势。

这些当然是个很大的政策调整和布局问题,我将在以后再聊。

好了今日就聊这些,作抛砖引玉。

2018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