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面临和处理着诸如利率、工资、房价、房租、粮价以及蔬菜价格等各种价格,我们依据价格做出各种决策,我们的决策又进一步影响未来的价格,如此往复。价格存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手段,价格究竟有何作用?价格是交易的产物,本文将通过多角度分析交易的特性来描述价格的作用。

稀缺

让我们穿越到人类早期的物物交换时代,农夫甲用1个单位的水果从乙处换得1件衣服,用5个单位的水果从丙处换得1只母鸡。一周后,农夫甲用1个单位的水果从乙处换得2件衣服,用6个单位的水果从丙处换得1只母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故事中,甲乙丙都拥有自己的产品,同时他们又需要自己所没有的产品,这时人类发明了具有互通有无作用的交易,每个人通过交易顺利地以有换无实现了彼此利益的双赢。何种产品将被交易、谁提供该产品以及谁可以得到该产品是交易得以实现必须回答的问题。在交易过程中人们用“有”交换“无”,“有”是手段和代价,“无”是目的和收益。每个人会对自己的“无”进行排序,优先满足需要程度最高的“无”。人们对某种产品表现出来的需求程度越高,该产品的生产者会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会吸引更多的生产者进入该领域。至于谁将获得该产品,自然是愿意支付代价更高的买者。

稀缺产生于需求超过供给,产品的稀缺程度与需求超过供给的幅度正相关,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正偏差越大,产品的稀缺程度越高。稀缺衡量的是买者愿意支付的代价和卖者将获得的利益,这两者都与产品的稀缺程度正相关。

价格所反映的不仅是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更是与产品的稀缺性紧密相关。同一时间不同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反映了不同商品之间稀缺程度的区别,商品价格水平越高表明商品的稀缺程度越高。在上述故事中,一只母鸡值5个单位的水果而一件衣服只值1个单位水果的事实揭示了母鸡的比水果更稀缺。同一商品不同时间价格的变化则反映了该商品稀缺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一周后,母鸡的价格由5个单位水果变为6个水果,表明母鸡的稀缺程度上升;衣服的价格则由1个单位水果变为0.5个单位水果,表明衣服的稀缺程度下降。

一旦人们依据价格读出了资源稀缺的变化,买者会用代价便宜的商品替代代价昂贵的商品,卖者则会用增加供给昂贵的商品,需求下降供给上升,商品的稀缺程度会最终回归均衡。

利益

每个人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参与交易,具有交易结算功能的价格自然有衡量利益的功能。每个人首先支付一定的代价而后获取相应回报。厂家为了获得面包的回报,首先要支付面粉、奶油、面包机、工资等代价。一旦面包被售出,收取的价格中既包含厂家所支付的面粉等代价的等额转换,也包含企业主为了生产面包所额外承担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交易首先确定一个基准点,一旦参与者承担了额外的代价,那么价格就会给予额外的补贴。加班津贴和高温津贴是对劳动者在休息时间和高温环境下额外付出的补偿。在无风险、无通货膨胀的利率基础之上,依据资金供给者所承担的通货膨胀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不同风险,资金使用者逐步进行“补贴”。

激励

绝大多数情形之下,我们通过交易获得的东西诸如汽车、房屋以及食品等所带来的回报是确定的,体现“所买即所得”,但是劳动力则属例外。监督成本以及难以区分员工的努力和运气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所以员工努力程度无法完美地实现事先约定、事中监督和事后考核,这个难题激发了价格激励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固定工资+绩效工资”是工资常用的方案,这种方案尽量让员工的报酬与其努力程度正相关。如果员工偷懒被发现,那么他将会失去现有工作,因此高额的工资会增加员工偷懒的机会成本。为了不失去工作员工将会努力工资。此外,高工资也是员工能力和价值的体现,这会更好的增加员工努力工作的吸引力。

价格是信号发射器,它时刻向外界传递资源、商品和行为稀缺状况变化的信息;价格是标尺,它衡量着人们在交易中的利害得失;价格是磁铁,它将人们的行为吸引至正确的方向。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 极简经济学,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