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倡导的理念,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教育理念落实到位。但在执行过程中,家庭与学校如何更好地合作,找到理性的合作边界,还是一个亟待探索的新课题。(人民日报,2018-3-22)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学校对孩子进行的是直接的教育,老师把课本知识通过课堂传播给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扮演着人生第一导师的角色,让孩子对大千世界有了初步认识,开始对身边的生活常识有所了解,可以说意义重大,角色非凡。如果说老师是知识启蒙的扮演者,那么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是人生导师的角色,教会孩子礼仪礼貌,人生道理,怎样与其他人相处,怎么处理生活中的小问题。

随着社会变迁,时代发展,家长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学校布置了创造性的作业,比如进行社会实践、画黑板报、做手抄报、参与志愿服务。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完成作业,家长们也一起上阵,不少孩子抱怨这是有孩子留作业,还是给家长布置作业。究其原因是家长没有真正放手,没有完全理解学校布置作业的初衷。学校与家长没有找到理性、科学的对待方式。

因此,学校要明晰家庭与学校的权利与义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厘清家庭与学校的边界,把握分寸。家长们要理性看待教育过程,给与学校和孩子成长充分的信任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