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共享单车的大量出现,不仅便利了市民群众日常出行,也带动了绿色交通的发展。但随着共享单车投放量的日益增多,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乱象也频频发生,对城市管理和交通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蓝绍敏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对共享单车进行立法的建议》(3月14日,澎湃新闻网)
2016年底国内共享单车突然井喷式爆发,大大小小的共享单车公司鳞次栉比,让人眼花缭乱“ofo、摩拜、小鸣单车”等等。在过去的2017年里共享单车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契合了当下人民的环保观念,政府也采取一种善意的观察模式。
经历了2017年的重新洗牌,共享单车市场留下了两大巨头公司“ofo、摩拜”,单车的运营模式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共享单车泛滥成灾,地铁站口,商圈门口,小区门口,绿化带便道砖上......,反观二、三线城市,单车数量寥寥可数,人们想骑车但无门,二、三线城市的地铁等交通资源与一线城市相差较大,人们对于单车出行的欲望不可谓不强烈,对低碳出行和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非常明显,共享单车的资源能否向二、三线城市倾斜一点呢?
共享单车的使用规范对人们的道德规范有很高的要求,作为一种商业运营模式,如何尽可能的降低由人为的道德因素造成的成本问题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在共享单车的使用中的乱停车、人为损坏、私有化等等问题,急需完整的成套的使用规范,在用道德约束之余,应该也有相应的商业模式的改进和法律上的互补,只有这样,共享单车才能走的更远。别让共享单车的这一出行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