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没有要二胎

文|我自仰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二年。随着堆积的生育意愿进一步被释放,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仅1723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63万人,由此引发了公众对中国人口趋势问题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不愿生孩子了,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01

我为什么没有生二胎

按照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原本独生子女的父母,我可以在要个二胎,但我为什么没有在要二胎。

首先是年龄:看到王刚、韩美林在偌大的年龄上有了个老疙瘩。说实在的我除了羡慕还是羡慕,我能说什么!作为七零后,年轻的时候我是多么的想要几个孩子,可是那时候有严格的计划生育,作为一个良民,你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心中有一万个期盼,你也被国家的政策给困住。

现在我真的羡慕那些敢于偷生的。而现在我已年近五十,我自己算了一下,现在要个孩子,等我六十岁时,孩子十岁刚露头,按照我父亲和爷爷的寿命,未到七十岁。也就是说,等我老时,孩子不到二十岁,怎么着,我这不是要孩子,我分明是害孩子。

我想我的思想对于六零后、七零后恐怕具有代表性,除非你真正不喜欢孩子多。我身边的同龄人,在农村的几乎没有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基本上都是城市人。

其二是精力:当你已经接近五十岁,每天还要养家糊口,除非我象王刚和韩美林一样优秀,有财力,否则根本没有精力花上几年时间去照顾小孩,除非我是铁人。

其三是财力:如果我再有了一个男孩,对于如此高的房价,我望而生畏,远远高于我们这些普通工薪阶层的承受能力,到时候不是多子多福,一个房子就扒了我一层皮。在我老家,现在女孩找婆家,条件好的要求在省城有房子,次点要求在县城有房子,没有办法的在农村有小楼,否则男孩娶媳妇都难。

-02

农村生育观念的变化

由于城市化浪潮,现在农村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人多出去打工,很少年轻人在家守着几亩地的。由于外部世界的开放性,新思想对年轻一代产生了影响,加之房价,生活成本,教育成本的增加,年轻一点的生育观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由于年轻人在外打工,过多的子女,无法安排时间进行养育,加之农村学校的收缩,孩子都进城上学,其负面问题是孩子在城市的生活负担,接送孩子的事件负担都日益摆在年轻人头上。

我有一个堂姐,家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孩子们都在外地打工,两个儿子在县城买了房有按揭,儿子的孩子本来放在家里给堂姐看着在县城上学,可是年前堂姐生病去世,孩子照看成了问题,两个孩子房子的按揭要还,不出去打工不行,这样的生活状况无法让年轻人再考虑生二胎问题。

其中房子按揭和生二胎孩子照顾成了巨大的矛盾。迫使年轻人放弃生二胎的想法。

农村男孩找对象,女孩多数要求在城里有房,这一条也阻止了许多人生孩子。

-03

城里的收入结构

在有些国家,一个人工作可以满足家里的生活开支,女人可以在家生孩子和照顾孩子。

而现今由于高房价、教育、养老、医疗等生活成本的增加,多子不但不多福,可能导致多子生活贫穷,负担过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如果生活中再出现疾病等重大变故,其生活将无法想象。

所以生育可能将出现两头多中间底状况:

有钱人生的多(前提是想要),有钱人有能力负担起多子女的费用,不操心房价、医疗等诸多高负担。

很穷的人生的多,这些人生育观念强,不重视子女的生活质量。

中间状况生的少,由于这部分人肩负高房价、高理疗费等负担,加之生育观念的变化等。

-04

提高生育率的思考

改变收入结构:当一人的收入能够养活一家人时,生育的欲望将会极大的增强;

降低生活成本:特别是过高的房价,阻止了许多人生育想法,控制房价不健康的增长,将会极大的促进生育。

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过快的城市化,不但带来大城市病,也将在战争、瘟疫、地震等极端情况时带来重大的生存危机。一旦发生极端情况,粮食、能源、电力、水资源短缺将在巨型城市发生重大灾难。城乡均衡发展,城乡健康发展才是良性的发展观【我将在以后再具体聊聊】,而非快速的城市化。

生育率降低,老龄化的到来,人口结构的不均衡性等人口问题,都将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巨大挑战,值得有关部门研究和深思。

2018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