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时,叔孙通就有了博士的头衔,他见始皇帝残忍暴戾,故意事事向后退缩,唯恐风头盖过了自己的同僚。他的一位好友非常不理解,劝他:“国家一统,我等博学之人,怎能不求上进、畏畏缩缩呢?再说,争强好胜,不甘人下始终是你的性格,你变成如此模样,却是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叔孙通道:“始皇帝刚愎自用,自以为能,我看他并不是真正看重我们读书人。如此一来,我又怎敢以博学炫耀呢?倘若有变,那注定是要遭殃的。”

他的好友认为他胆小怕事,不配为友,慢慢和他断绝了来往。叔孙通叹息过后,却比先前更加谨慎,索性和别的朋友也少有交往。他的小心没有白费,秦始皇搞焚书坑儒,坑的博士人数多达四百六十余人,他却幸免于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二世时,陈胜、吴广造反,秦二世为此召来叔孙通等一帮博士商量对策。那些博士七嘴八舌,纷纷劝说秦二世出兵剿匪。

叔孙通冷眼旁观,见秦二世眉头紧锁,越听越是脸色阴沉。他略一思忖,便知秦二世自欺欺人,他是不肯承认百姓会起兵反对他。他于是上前,故作高声说:“有人造反宁这纯是谣言,皇上圣明,恩泽惠及天下,官吏勤政,百姓人人自安。即使有些鼠窃狗偷之徒,当地的官吏也早将他们捕杀尽了,还用我们多此一举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语正中秦二世的下怀,他怒喝着将说是造反的博士们押下法办,掉过头来,他笑脸重赏叔孙通,还让他官升一级。

有人怪他不顾事实,只是献媚,他长长一叹说:“保全富贵,怎能无所变通呢?皇上昏庸,不喜真言,我只好如此,岂是我的本意?”

他看出秦二世已不可救药,便找个机会逃出咸阳,投奔到陈胜、吴广那里了。

陈胜、吴广失败后,他又先后投奔过项梁、义帝、项羽,最后才投靠到刘邦的门

下。由于他善于投机钻营、随机应变,这些完全不同的主子,他都能侍奉得周到如意,人人赞赏,他自己也捞得荣华不衰,富贵常在。一直到汉惠帝时,叔孙通仍是朝中重臣,荣宠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在风云莫测的官场,要想屹立不倒,保享荣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同的君主和上司,他们的性格、爱好、主张都是不同的,何况去旧纳新,任用私人,又最为新主子所奉行。如此难为之事,历史上偏偏有“不倒翁”屡屡打破这一惯例。

他们不仅没因时代的变迁而被淘汰,还每每更进一步,因祸得福,令人惊讶。其实,此中的秘密也不难破解,那就是一个“变”字。他们没有固定的政治立场,一切以私利的得失为自己的行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