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年,蒙哥命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从这一刻起忽必烈的命运就和中原大地紧密联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忽必烈对于如何管理中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针,而这个特点就是表现在他对于中原儒士的重视方面。尽管从成吉思汗时代开始,蒙古人就看到了儒士的作用,特别是在窝阔台统治时期,更是重用契丹人耶律楚材这样的辽国儒士,特别是他所制定的赋税制度对于蒙古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忽必烈之前从来没有一个蒙古统治者像他这样系统地吸收汉人文化,重用儒士,倚重儒士。当时忽必烈周围也确实聚集了当时优秀的儒士,如张德辉、刘秉忠、赵壁、姚枢、许衡等都是他的幕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众多的儒士中,对忽必烈起着重要影响的就是刘秉忠和姚枢。姚枢是被高僧海云推荐到忽必烈身边的,他多才多艺,不仅精通诗词书画,还懂得天文和术数。他对忽必烈说:“可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并详细介绍历代王朝的得失,指出蒙古旧制度中的弊端,改用汉法以整顿政治经济体制。这些建议对于忽必烈后来的施政有很大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1252年,蒙哥正式给予忽必烈中原地区的管理权利。采用了刘秉忠的建议:减轻赋役,整顿吏治等。使得中原地区在经历战火后经济得以快速复苏。这些都为忽必烈后来能够登上汗位打下经济基础和一个强有力的后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忽必烈能够重视儒家,从他的利益角度出发,重视儒家是为了能够在汉地建立起长治久安的蒙古统治政权,因此,他并未完全信任儒臣。在军事方面,忽必烈依靠的还是蒙古统帅的建议和辅助。但是因为这些中原儒士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原人避免了蒙古铁骑的蹂躏,这也是一个极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