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能会发现,同上一节课,同读一本书,老师也是同一批,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千差万别。分析原因,“习惯”二字,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培养好的习惯。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下,成绩好的学生,都拥有哪些习惯。

1.记忆习惯

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

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但是反观校园,很多学生在平时读写都没有问题,可是每当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或者是被安排当中演讲时,都会紧张的不能自已,明明会做的题、熟悉的内容,表达的时候却是结结巴巴甚至太紧张忘掉。而学习较好的那部分学生,在日常也会注意培养演讲的习惯,虽然大部分欠缺实践经验,但是基本表达心中想法都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是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的一环。

3.读的习惯

每天留出十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览中外名著,与高层次的思想兑换,在学生这个可塑性很强的年龄段,对他们的影响力是不可轻视的。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和教师的教育形成互补,弥补了课堂上学不到的部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4.写的习惯

好的老师,都会培养孩子们写日记的习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孩子写日记的能力也是反应老师教学思想的一个标尺。当学生习惯性的每天抽出三五分钟做一天的记录,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

5.定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性不强不只是学生的缺点,也是很多成年人的短板。

正是因为在校园时没有养成定计划的习惯,导致很多人走向社会后依然习惯被人推着走。而在年少时就明白自己每天应该干什么的人,走向工作岗位工作时依然保持的好的习惯,高效率的完成每天的工作。

6.预习习惯

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所以现在很多教师留出一部分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起教师讲满一堂课,高效许多。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适应老师的习惯

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

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学生学习情况不一样,要抓的重点也不通。后进生切忌和优秀生盲目攀比。人生也是如此,最害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我们做教师的,必须把很多道理贯穿在日常学日过程中,教给学生。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

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如何在每次考试之后,有效的整理错题?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能这次丢掉的分数下一次继续丢,一步步的提高成绩,即便是这一次比上一次提高了5分,也是可喜的进步。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

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

现在市面上,学习资料鱼目混杂,良莠不齐。学生还要养成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筛选学习资料的习惯。相似的资料,买一套就够了,没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已掌握的知识点上。

结语:并不是说,上面总结的十二个习惯都要求孩子们掌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培养最适合自己进步的习惯,让老师以教书为了,让学生以学习为乐,让给我们短暂的人生,充满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