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师从鬼谷先生王诩,学的纵横游说之术,曾以合纵之术联合六国抗秦,身佩六国相印,声威显赫一时,春风得意,但最后不幸遭难,在齐国遇刺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秦早在燕国时,已经是权倾一时大臣。年少得志,难免意忘形,一次竟然色胆包天地与燕文侯的遗孀,燕易王的母亲私通。这种丑事要是传了出去,岂不要使燕易王的脸面大大地丢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易王知道后,又羞又气,本想处置苏秦,但转念一想,此事非同小可,若贸然处置,恐怕得罪了自己的母亲,但如果睁只眼闭只眼的任其下去,又实在是无法忍受。正当燕易王左右为难之时,狡猾的苏秦已从他那灵敏的嗅觉里嗅出了不妙,心想燕国是无法呆下去了,赶快想办法逃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他对燕易王说。大王,臣继续留在这里,恐怕不会再给燕国带来更多的利益。如果臣去了齐国,得到齐王的信任后,再为燕国在那里活动,会对大王和燕国更为有利。

燕易王深知,目前对燕国威胁最大的莫过于齐国了,假使苏秦的计谋果真能实现,那无疑对燕国大为有利。退一步说,即使苏秦没有帮燕国的意思,他离去也总比他留在这里好些,于是便说。随先生的便吧。

过了几天,苏秦对外散布消息,说自己得罪了燕易王,无法继续待在燕国,于是逃亡到了齐国。巧舌如簧的苏秦当然让齐宣王查不出什么破绽,于是被拜为客卿。

齐宣王好色,苏秦就出馊主意要他征选民间妙龄少女入宫,以供其淫乐,齐宣王贪财,苏秦又出馊主意要他变换名目征收苛捐杂税,满足他的占有欲。齐宣王乐不可支,更视苏秦为心腹之臣,而对另外一些大臣的逆耳忠言却都抛之脑后。齐宣王就这样在苏秦的唆使下,日夜淫乐,很快就骨枯油干,命赴黄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继位。他仍然像父王那样对苏秦宠爱有加,言听计苏秦便利用齐宣王去世之机,劝说齐湣王要不惜穷竭国库隆重地安葬先王,借以向天下显示出自己的孝道,还要增筑高大的宫殿,扩建狩猎的苑囿,借以向国人明示自己的志向。苏秦的这种企图搞乱齐国,给燕国以可乘之机的连篇鬼话,竟被齐滑王认为是无上妙计而一一照办。

苏秦的这种明为强齐实为弱齐的卑鄙伎俩,理所当然地受到了齐国一些明智之士的反对,而他这个外乡人竟受到齐国宣、湣两代王的宠爱,也受到了齐国一些皇亲贵戚的嫉妒。他们一再向宣王、湣王竭力进谏,但骄奢淫逸的齐宣王至死不悟,而刚刚登基的齐滑王也是置若罔闻。于是,有人不惜重金买下刺客,密谋行刺苏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早朝,苏秦毫无戒心地上殿,刚二走上台阶就被一壮汉用匕首捅进肚子,那壮汉随即逃之夭夭。齐滑王闻讯大怒,马上命人追捕凶手,可是朝廷上下平素嫉恨苏秦的人互相勾结,彼此关照,凶手又怎能捉住?

苏秦虽未当场丧命,但自知不久便会离开人世。可是凶手一时难以捉拿,自己死后将更难捕凶手了。然而,此仇不报,就是在九泉之下也不甘心啊。终于,他灵机一动,想出一条妙计。

苏秦临死之前,对前来探望他的齐湣王悲惨兮兮地说。大王在上,臣忠心耿耿辅佐先王和大王您,以报答先王和大王您的知遇之恩,未曾想得罪了齐国的权贵小人,竟采取谋杀的卑鄙手段欲置臣于死地。臣很快就要与大王永别了,望大王依臣之计,捉拿凶手为臣报仇。

苏秦说着说着,泪如泉涌,呜咽抽泣。齐湣王也感动得热泪盈眶,点头示意一定要为他报仇,苏秦这才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苏秦死后,齐君王按照他的生前计策,派人在街市将苏秦五马分尸,还张贴布告说。苏秦是为了燕国而跑到齐国来做间谍的,今日事情败露,正法示众。有谁愿意揭发其罪行,赏以千金。那个行刺苏秦的刺客果然自动地露面了。他满以为刺杀外国间谍是正义之举,肯定会得到齐湣王的封赏,不料却是自投罗网。齐湣王命令司寇严加审讯,刺客被用大刑,只好供出了主使者的姓名。齐湣王下令一并逮捕,一起绑赴法场斩首示众。

苏秦生前以一介布衣而佩六国相印相,身虽死,却不计较尸首被损,犹能设计遗计以报其仇,可见,要想钓到大鱼,必须先设置丰厚的诱饵,在重利的诱惑之下,贪图利益之人变回自愿上钩,而苏秦在临死之际还能有这种敏捷的才思,可以说是世上少有的智多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