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现在是世界上的军事第一强国,但是在七十多年前,如今不可一世的美军可是吃过大亏的,甚至一次性被日军俘虏了四万人。

这个地方就是菲律宾的巴丹岛,这场战争就是巴丹半岛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年初开始,日本先后在巴丹半岛部署了七万五千兵力,准备攻占菲律宾群岛全境,进而控制西南太平洋地区,夺取当地的资源。而当时退守巴丹半岛试图阻挡日军进攻的,是由麦克阿瑟率领的美菲联军共计八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方经过三个月的拉锯交战,期间日军增兵至20万,美菲联军增兵至10万人,两军在包括吕宋岛,巴丹岛在内的五条战线上展开了惨烈的争夺。

按理说当时的美国军队拥有充足且精良的武器装备,在美国的支持下,菲律宾本土的军队装备条件也不会太差,为何还会在与强弩之末的日军对决中败下阵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盟军在数量上比不过日军,或者说是在增兵的速度上比不过日本,菲律宾地处太平洋西南,距离日本的本土,以及前头阵地距离都很近,美军刚刚经历过珍珠港的打击,本土又距离较远,所以在后勤与援兵的支援上远远不足于日军,虽然占据了有利地形,但是人数的劣势还是使得每条战线,每个据点都承受着极大的防御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这场战役的主力军当然还得是美国部队,菲本土军队战力并不强盛,可是美军当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菲律宾热带的气候,致使很多美军士兵对于当地的疾病,寄生虫病,没有抵抗能力,或许也是西方人到了热带地区水土不服的原因,很多士兵都是带病上阵,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还是后勤补给的问题,当时的美菲联军虽然弹药还算充足,但是食品极其短缺,战役刚进行到中期,部队食物的配给就已经开始按照定量的一半来分配了,而且仅剩的食物还要和跟他们困在一起的两万当地民众分享,承受着这么大的精神压力,饭还吃不饱,那么士兵的战斗意志当然是大打折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岛上的守军和将领觉得再继续坚持下去只是白白的牺牲性命,于是在1942年的4月9日这一天,三万六千多名残兵在二十万日军的包围下不得不选择了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战役虽然失败了,但是成功的拖延了日军对于美国在太平洋其他基地的进攻,为同盟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而这段时间的调兵谴将,也为中途岛战役和珊瑚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