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开篇就说的“林则徐禁烟”,中国第一个领导禁烟抗击英国、敢于和西方殖民者叫板的男人——林则徐。林则徐是清朝末期为数不多的几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也是小编我敬重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光年间,鸦片遍布中国境内各个角落,上至朝堂,下至黎民百姓。人手一杆烟枪,人们的精神被文字狱说毒害变得麻木不仁,身体被大烟摧残瘦弱不堪。身体孱弱,衣衫褴褛是那个时期的正常面貌。鸦片大约是明朝时期来到中国的,有传闻明朝的万历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其实是在自己的皇宫中吸了28年的鸦片。一个国家开始走向衰亡,往往是从统治阶级开始的,这个时候的道光皇帝也嗜好吸食鸦片。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统治阶级如此何况地下平民百姓呢?难怪人家称我们为“东亚病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些林则徐等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再不禁烟,国将不国”,对于大清的江山,道光还算有点良心,给了林则徐一个钦差大臣,赶赴广州实行禁烟活动。

能去禁烟是一回事,能不能禁烟又是一个大问题。当时,贪官污吏和鸦片走私商在广州已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走私网。想要撕破这张毒网谈何容易,当然英雄人物自然方法多,林则徐利用当时官吏上任传统习俗——观风式,就是把这个地方的读书人召集起来,然后出一个题目,考察这些学生的品德学问和地方民风民俗,林则徐在试卷中夹有纸条让他们“尽其所闻,评书于纸”,写出广州鸦片走私情况和一些禁烟的方法。这一方法果然有效,找到线索的林则徐果断出击、屡出重拳,打开禁烟的局面。于是有了轰轰烈烈的、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这场活动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也令殖民者气急败坏,我就是要气死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门销烟”令林则徐名垂青史,同时也让他身陷囹圄,个人命运发生巨大的转变。我相信很多人在读历史书时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清政府将鸦片战争的起因归于林则徐,林则徐被道光皇帝革职查办。对于这场战争,很多在读这段历史的同学都会感到诧异,为什么会输?英国人少、兵少且远渡重洋,清朝人多兵多,况且是在家门口打仗,最后竟然输了。很奇怪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41年7月13日,林则徐接到了遣戍伊犁的命令。次日,便踏上慢慢戍途。如今在新疆伊犁,有一座林则徐纪念馆。纪念大厅中还摆放着一辆十九世纪末的木轮马车。上面注有:林则徐遣戍赴伊时乘坐车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大概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脊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