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建窑,以在瓷釉上的纹理表现是道家思想在瓷器上的一种反应。北宋徽宗曾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能够得到皇帝的评价,可见建窑瓷在当时受到皇室的重视程度。釉的配方与火的精妙,烧出了建窑风格最美的韵味,成为中国古陶瓷中的精品之作。

以 下 正 文

公元1935年6月27日,在中国上海海关工作的美国人詹姆士·马歇尔·普郎玛带着一名向导,从上海取道浙江进入福建,长途跋涉了近千公里找到了福建省一个叫水吉镇的地方。在这里他雇佣村民挖掘了八个箩筐的黑釉陶瓷运回了美国。当地人并不知道这些满山遍野的陶瓷碎片为什么会引起这个外国人的兴趣。直到一年后伦敦新闻画报发表了三个整版普郎玛在水吉的考察图片,轰动了世界以后,才发现这些黑釉陶瓷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皇帝把玩的珍品。被崇尚中国文化的日本人尊为国宝。那么,这些古代黑釉陶瓷是怎样出入宫庭,漂洋过海,又为什么在我们的文明记忆中被遗忘近千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省的名字是唐代从福州、建州两个地方的第一字合并而来的,历史上这两个城市曾经轮流或者同时成为福建地区的首府。在宋代建州设立了省一级的行政单位,转运史和提举常平使,还有当时全国四大官方铸币厂之一的建州丰国监,但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窑口还制造一种从布心百姓到达官显贵甚至连皇帝都推崇备至的黑釉茶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窑作为学术问题进行研究是从解放以后开始,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队至少进行过三次大的考古发掘,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最大规模的就是1989年和1992年,大致上我们可以看到,建窑从唐五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生产瓷器,但是在晚唐开始的时候它烧的是青瓷,大致到了唐五代的末期或者是北宋初期的进候建窑开始全面生产黑釉瓷,黑釉瓷生产的高峰在北宋中晚期,到了南宋时期它仍然保持一个高的生产势头,南宋晚期到南宋末期的时候黑釉瓷生产开始走向衰弱。大致在南宋末期到元代初期开始生产青白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吉镇,建窑芦花坪遗址。历史上隶属于建州,而得名建窑。因为生产黑釉陶瓷闻名于世,也有乌泥窑的称呼。通过考古发掘,在这不大的山坳里,曾经分布着几十条龙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窑窑址的总面积有十三万平方米左右,135米的龙窑一次性可以烧制十万件建盏。在宋代建盏烧制的顶峰时期,水吉镇成了一个庞大的制瓷中心。而与别的地方不同的是,这里几十条龙窑烧制的瓷器几乎都是器型单一的茶盏。为什么宋代的茶盏需求量如此巨大?宋人对茶的喜爱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文史界有这么一种说法,唐诗是酒,宋诗是茶。也就是说唐诗没有不写酒的,而宋代的诗词里没有不写茶的。在宋代朝廷会派出重臣到建州的北苑御茶园监制充满传奇色彩的御茶龙团凤饼,当时的大诗人陆游和蔡襄都曾经是这里的管理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一盅茶,百姓三年粮。做一斤的龙团凤饼需要耗工四万,这样的茶完全有可能是中国茶史上最为昂贵的一款茶。而和他相匹配的只有同样产自古建州的黑釉茶盏——建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描述时间经常会用“一盏茶”做为单位。那么“一盏茶”到底是多久呢?按照当时的计算方法,一天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这样计算起来“一盏茶”的时间应该是现在的十分钟。那么古代的人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来喝一盏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古代人喝茶是有一个过程的,因为团茶在冲泡前需要炙热,其实就是现在的烤。烤完后需要碾,还必需碾细。然后需要罗筛,筛完后把像面粉状的茶粉装进茶盒里,然后用银勺或者竹勺舀到茶盏里,然后进行点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的饮茶方式和现代有很大的区别,在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皇帝赵佶亲手书写了一本关于茶的专论《大观茶论》,对北宋时期整青团茶的采制、品质、斗茶风尚都有详细记述。其中“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便是他对茶盏选择标准的概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在古汉语中与“玄”寓意相通,在道家看来一切颜色都是从玄黑中生长出来的,是他们精神的体现。唐代以后的文人选择黑色作为色彩表现的主流。而宋代饮茶、斗茶采用黑釉茶盏则是审美与实用的一种自然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对于黑釉茶盏的钟爱,形成一种广泛的审美潮流。的鼎盛时期生产黑釉的瓷窑遍布中国,包括大名鼎鼎的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都在仿造,为什么建窑出产的黑釉茶盏在几百年来始终得到人们的青睐呢?不管当时的宋徽宗也好,当时的蔡襄也罢,宋代的文人学士都对黑釉茶盏的评价很高,都认为在黑釉瓷里是建窑烧得最好,品质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盏的胎体主要是黑色的,他的含铁量很高,一般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更高的有可能达到百分之八。他的釉色温润而且表面带有烧制时所产生的天然花纹,这些和当地特殊的土质有关。

陶瓷行业经常说,原料是基础,烧成是关键。当地找得到原料,而烧成是人为来控制的。而烧成技艺中最核心的一个是温度,一个是气氛,古代工匠完全靠眼睛和经验来控制温度和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轻工部要求福建省把失传近千年的建窑恢复起来。当时的轻工研究所建盏恢复小组查阅有关的档案和资料,发现所有的技艺都失传了。建盏也被大家认为是吃饭用的普通瓷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盏烧制过程中,温度达到1200度时,铁就分解成氧化亚铁和氧气。温度不同,气氛不同,必定会影响到釉的表面效果。对于这样温度不均匀的窑来说,应该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效果,就是人们常说的“窑变”。建盏胚体的配方,釉水的厚度要求非常严格。烧成温度、气氛范围非常狭窄。因此,每一个建盏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现代最先进的电窑内也控制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979年一个集中了中国陶瓷业精英的团队,恢复了失传了近千年建盏中“兔毫盏”这一个品种,在随后的几十年内鹧鸪斑、柿红釉、乌金釉、虹彩釉等相继被恢复,但是在建窑出产的黑釉茶盏中更加稀有和珍贵的曜变未被攻克,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发现一个保存完整的曜变茶盏,如果你想见到它,就要到日本去等待几年一次的展览,如果你能见到它,也许就会明白,那个近千年前曾经属于我们的文明留下了一种怎样平淡的辉煌。

运营人:非著名守艺人玄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