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看那部网剧了吗?就是那个买了版权翻拍《东京女子图鉴》的剧?”

“《北京女子图鉴》吧,看了前两集,出片效果比我的心理预期要高不少呢。”

以上,是我跟朋友的聊天对话。

相信在这个四月,这部剧成功出现在了大部分年轻人的视野内,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漂、职场、打拼、奋斗、一线、欲望、迷茫……一系列的关键词营销贴近了当下年轻人的心态,距离的拉近给这部剧在播出前就带来了不错的宣传效果。多数人怀着“我倒要看看能拍成啥样”的心理等待着,还有人抱着跟《东京女子图鉴》对比的心态准备着时刻吐吐槽。更有人,像我一样,有点小小期待,但又做好了剧情低于心理预期的准备。

在前几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刚毕业处事懵懂的陈可依。她做的一个最大的决定就是从四川乐山老家义无反顾来到了北京这个从来不缺少人才的一线城市。

差点被同乡“铁瓷”占了便宜,坐在寒冷的街头啃过玉米,一份份简历伴随着面试失败被退回,在朋友的地下室里共挤一张床,做过受期打杂的公司前台,也在凌晨揉搓着双眼打开电脑继续工作……一幕幕似曾相识、令人动容的场景勾起了无数个“北漂人”的回忆。也许,他们曾经经历过所以感同身受,也许,他们正在经历所以强烈共鸣。

自开播以来,《北京女子图鉴》收视率一路飙升,火了。

这部剧更像是一个豁开这个虚华浮躁又弱肉强食的社会的刀子,所有在一线城市漂泊的人们趁机捉住了它,投过划破的口子讨论着、宣泄着各式各样复杂的情绪,在上一秒的苦笑中酝酿着下一秒的流泪。

@姚零零 杭州来京14年:“放纵的哭吧,城市大了,没人听得到。”

@落单的马 洛阳来京6年:“北京欢迎理想,也欢迎堕落。”

@文西 沈阳来京3年:“想家了就让外卖多加点辣椒。”

——————————————————————

导演对细节的处理,编剧对剧情的把控,演员对角色的诠释,三者缺一不可,把这部剧一下子从荧幕拉到了现实生活,走下神坛的影视作品打开了观众的心扉,北漂一族从剧里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在北京,有无数个“陈可”这样平凡的人在为自己努力,这部剧是无数北漂一族的缩影。

而随着剧情的推进,不断产生的质疑声掺杂在了观众们的响应和肯定里。

“北漂姑娘真不是这样!”

“想当绿茶就直说,装什么独立女性!”

“为什么要背着LV挤公交?”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和批判声不绝于耳。只因观众们在深入到剧情之后,开始更加注重考量这部剧所传递的价值观了。这个时候,最明显的一个做法就是有的人会在这时拿出《东京女子图鉴》来跟这部剧做比较。前者的“鉴”是针对东京形形色色的女子,展现女主周围的朋友、同事、陌生人等身上发生的事态传递出每一位女子独特的生活视角和价值观。而后者,有观众会认为,无非是靠每一集都会出现的新男主,去主动引导观众往“男人”这个瞩目的存在靠拢,渐渐给人造成一种感觉:陈可这都女主,她不是靠自己,而是靠着编剧接连不断给她安排的男主角们一路上位。

但其实,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部剧在引入和落实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可能还不够极致,但交出了最大的诚意。接地气的剧情贴近北漂一族的真实生活,主角的成长让大家有目共睹,已经开始试着摆脱曾几何时翻拍剧的“不伦不类”。也正因为从导演到编剧想极力的通过这部剧,去刻画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北漂女”形象激起人们心中的强烈感情共鸣,才会继而导致后面的过犹不及。看似直白利索的人物形象刻画方式配以“人生开挂”剧情,无不在传达着一种略显激烈且极端的价值观:看,女主只有这样做,才能成功。你没有活得跟她一样,只能说明她做到的,你没有做到。

多数的负面反馈,多围绕于此。

——————————————————————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陈可。

在北京,每个人都是努力生存的独立个体。吃苦的时候大家的情况大同小异,而对于成功,每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奋斗姿态却各不相同。

找到一个拥有户口的北京土著固然可以少奋斗几年,但过着租房生活的外地年轻小两口你就可以否定他们的幸福方式吗?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和幸福的内涵理解是不同的。每个人应该尝试去做的,是不否定他人对生活和自我的追求,也不要去试图说服和改变他人的价值观念。

学会尊重,无论是基于对剧情的了解还是对真实生活中周围北漂一族的态度,是我们最好的回应方式。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谈人。”

“北京是一座拥有无限可能的城市,我们都是其中拥有无限可能的人。”

这是来到北京后陈可的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只负责在这座城市努力奔跑吧,用实际行动让“北漂”变“北奔”。

“不问你将去何方,送你一匹马。让它陪你乘风破浪,勇敢闯天涯。”

就像这部剧的片尾曲唱的那样,送给尚在一线城市奋斗的每一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