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chcock是电影史上伟大的导演,也是闻名世界的电影艺术大师,他擅长制造悬念的拍摄手法不仅风靡世界影坛,这位悬疑惊憟电影大师,获得了无数奖项,更被众多后辈导演争相模仿

看台湾导演陈正道拍摄的《记忆大师》,你会感受到蜕变自Hitchcock 经典电影的新版本,一样的涉案谋杀、一样的尽力布局悬疑、一样的努力制造惊慄、一样的节奏缓慢、一样的把镜头固定,让观众看到演员细致演技、一样的努力打传统好经典的灯光。然而不一样的是Hitchcock 出生于1899年,他的黄金时期是30至50年代,今天却是2017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设合片中抽取及储存记忆的商业行为,《记忆大师》的故事设定在某未来空间,但投资方並不愿意加強科幻感觉,这当然是为了省钱了,所以大家看到的环境跟现代没什么分别。

换了是好莱坞,当然不会有这些不协调的情况出现,国产片不爱专业,未来空间只是一个壳就够了,所谓未来,随便一个简单cg大城市镜头全交待,往后的所有环境、道具全没未来感觉,唉,难怪年轻观众都瞧不起中国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故布疑阵的故事,要挑毛病太容易,里面总有一大堆巧合。男一号黄渤非常轻松就能逃离拘留室,在警察局刚好碰上来保释他的老婆徐静蕾,原因当然是编剧要安排他提醒老婆要小心陌生人。黄渤拿错的记忆,刚好是属于调查他案子的警官。警官最后要干掉黄渤,在危险时候刚好警员来到抢救。要是Hitchcock的电影剧本有那么多不合理的巧合,这位导演肯定早完蛋了。

像失忆的故事没兩样,主角慢慢记起一段又一段事,所以故事不断有新冲击、新危机,但这种故事真太多了,几千万投电影又回到这旧路上,难道真的认为观众不嫌老套吗?

这种电影总是把镜头对准演员,特爱膊头以上的特写,让观众淸清楚楚看到演员的五官,让演员慢慢说话,很细致的表达情感变化。导演非常迷恋这些“”,再通过剧情安排,让演员痛哭、狂笑、心痛、内心挣扎、为难、愤怒、疯狂...,尽量让演员达到极端的精神状态,把戏发挥到极致。

刘定坚从来都不喜欢,因为主流市场不爱这些,买票的主流观众群是二十岁上下,要他们进场看四十岁以上的演员聊感情,又笑又哭又疯,大家怎可能投入?而且因为要放大演技派演员的戏,节奏特慢,场次並不多,镜头运动也没多大变化,根本是拒绝年轻观众

快3个亿的票房,不理水份有多少,勉强比陈正道2014年的前作《催眠大师》好点,但这三年国内银幕高速增加了二万多塊,翻了一倍多啊,票房没能再突破,投资方真的满意吗?

国产片的投资方都渴望稳中求胜,所以我们在五一档也看不到大片,真正的惊喜是来自印度的《摔跤吧,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稳中求胜是一般传统商人的惯性心态,不想冒险,不敢突破,不愿创新,虽然,铺天盖地都是抬举《摔跤》又吐槽国产片保守、落后的骂声,但是可见将来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因为中国电影投资者至死不悔,他们热爱权力,绝对不会相信专业,故此不可能把权力交给专业制片人。项目牢牢握在财阀手中,失去专业管理,国产片必然畸型发展,生出来的是畸胎,就凭这些畸胎跟好莱坞斗?别儍了,光印度人就轻易杀得国产片一败涂地。不专业,当然要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