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预测超过600亿。”这是今年以来电影圈最常提到的一句话。

在这繁荣盛世、庞大数字的背后,是越来越广大的观影人群,而票房趋势也非常显而易见的告诉大家,类型片(即类型电影)依然是票房主导,能吸引最多的观影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地电影票房总排行榜前十的影片

在前不久北京电影节“类型电影的开发与创作”主题论坛上,有嘉宾提出:“2013年之前,中国电影行业只能叫’影视行业’,2014年后则成了’电影产业’,电影的产业化对’类型电影’的开发和创作提出了要求。”

著名编剧宋方金在论坛上谈到,尽管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以《致青春》为代表的青春片,以《人在囧途》为代表的公路片,以《战狼》为代表的动作片等,但中国电影行业目前仍在按照商业片和艺术片两个概念进行创作,尚未出现成熟的类型片导演和大量成功的类型电影。

国内一线导演普遍擅长具有个人风格的独立电影,悉数《一步之遥》《归来》《妖猫传》《芳华》等大导演作品,都不是类型片。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在中国不缺会拍电影的人,真正缺的是能赚钱、能拍类型片的“工匠”,这也正是投资人想要的人才,而当今中国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便是类型电影。

为什么电影圈总是屡次强调类型电影?什么是类型片?什么又是电影类型?

当我们漫无目的的打开售票app,想从琳琅满目的电影中选择一部来打发时间,这时我们往往首先考虑的是这是一部动作片还是一部喜剧片,是一部科幻巨作还是一部战争大戏。

电影还没有开始我们便猜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电影看到一半时我们可能已经预料到了结局。当我们发现故事如我们所料的一样发展时便感到十分满足,而且在观影结束后向别人介绍时,我们常常说这是一个和什么什么电影差不多的故事。

在这一整套看似无意识的、独立的观影行为背后,我们其实就是在和所谓的“电影类型”打交道,影响我们观影选择的也正是电影类型。

所谓的类型片是从好莱坞黄金时代逐步形成的,是从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惯例演化而来。

所谓惯例是指每个制片厂都以制作某一种类型的影片并与某些明星长期合作而著称,又或者说和某些导演合作,成功创作出自己的影片,确立各自的类型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当时最大的米高梅公司,喜欢制作轻松明快的家庭片,其创作的主要影片类型包括情节剧、音乐剧和舞台剧改编的电影。比如华纳兄弟制片厂当时主要面向工人阶级,专门制作黑帮片、音乐剧和传记片。

各大好莱坞制片厂经过长期创作实践,归纳出了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最具商业上的保险系数,最能获得投资的回报。一部成功的影片出现后,便竞相模仿,使之成为一种类型。

一种类型的影片如果很受欢迎,便都来拍摄,一般在一定的时期内都能获得较好的商业效果。所以,类型影片作为一种典型的商业电影观念,是美国大制片厂制度的必然结果。

正因为有一些固定的类型模式,所以在好莱坞电影发展初期,大制片厂的生产流水线可以对素材稍加改头换面,便可大量复制出大同小异的、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部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路片

人们通常根据影片的不同题材或技巧来归纳影片的类型,大的分类是故事片和非故事片两种。

在故事片中,比较成熟的类型有西部片、强盗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等;属于非故事片的类型则有广告片、新闻片、纪录片、科学片、教学片、风景片等。

根据《电影艺术词典》上权威的定义,类型电影有三个基本元素——

一是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里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强盗片里的抢劫成功、终落法网;科幻片里的怪物出世,危害一时等。

二是是定型化的人物:如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或警长,至死不屈的硬汉,仇视人类的科学家等。

三是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如代表邪恶凶险的森林,预示危险的宫堡或塔楼,象征灾害的实验室里冒泡的液体等。因为情节模式是固定的,所以,类型影片中的悬念实质上是虚假的,其结局自影片开始时观众已然明了。

一句话概括,类型片就是一类在剧情、人物等内容方面,有固定套路和公式的电影。

也正如前文提到的,当你走进影院选择一部类型片观影,你基本能猜到故事大概是什么,往往看到一半你就可能猜到结局。说白了,类型片都TM是套路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错误认知是:文艺片、剧情片也是一种类型片。NONONO,就是因为这些电影没有固定的套路,才说它们是文艺片、剧情片。在中文语境下,“文艺片”常常与“艺术片”(Art film)的概念混用,但从维基百科就能看出二者学术概念并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艺片是华语电影特有的类型,专门用来描述那些不那么“商业”(即故事性不那么强)、不能用“华语类型电影词汇”归类的电影。

在中国电影史的研究中,文艺片历来被作为一种特定的准类型范畴,但它并不是一种国际通用的类型描述,目前把中文语境下的“文艺片”当作一种类型片标签使用,是完全错误的。

你可以这么理解一下:类型片应该是对电影内容(即情节、人物、视觉形象)给出明确的指示,进而指导观众进行观影选择,但多数的情况下如果谁告诉你某某电影是一部“文艺片”,你对电影内容基本上是一头雾水,因为它根本没有套路可循。

电影成为一种商品之后,被类型化是必然命运,不仅美国如此,中国也不例外。但华语电影的类型显然具备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其发展历程与香港电影密不可分。

香港电影曾经的发展盛况,自然不用多说,其最伟大的成就是让世界知道了中国功夫。

说起武侠片,就是古装动作片,《云海玉弓缘》(1966)、《大醉侠》(1966)、《独臂刀》(1968)三部影片开创了香港新派武侠时代,古装武侠电影也成为香港影坛一个最赚钱的类型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侠片和功夫片齐头并进到了80年代,随着《省港旗兵》《英雄本色》大卖,于是枪战片、英雄片、警匪片、黑帮片大行其道,与功夫片共擎阳刚大旗,并且不断引领潮流,风靡全球。

喜剧也是香港电影中一种重要类型,70年代末盛行《醉拳》一类的谐趣功夫喜剧,80年代有新艺城《最佳拍档》系列贺岁喜剧,90年代周星驰横空出世,从此无人不知“无厘头”。

此外,鬼片、赌片、僵尸片、枭雄片、软性色情片(大部分三级片)等香港电影特殊类型在8、90年代也各领风骚若干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新世纪后,华语电影内地、香港合流,尽管仍有杜琪峰、邱礼涛、陈果等坚守本土,大部分的香港导演都北上寻求合作,以至于“华语电影”的大概念日益流行。

自21世纪初《英雄》开创了国产武侠片的新时期以来,银幕上到处一片刀光剑影,接踵而来的《十面埋伏》《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使得武侠片一度成为内地商业电影的主流。

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打响了国产青春片的第一炮,大量同类型的影片就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而最近这一两年,《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又打开了战争片的电影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几年的华语青春片

但是时至今日,中国电影市场的类型片格局依旧不能算百花齐放,甚至略显单一。

碍于审查因素,香港电影的许多成熟类型无法顺利移植,而国际上主流的科幻片因为对资金、创意、技术的较高要求,一直都是华语电影弱项。

再看近十年来国内武侠片逐渐式微的票房走向,单一类型片并不像过去那样获得市场的认可,这足以说明成功的类型片创作虽值得肯定,也要关照到观众的审美是否会疲劳。

随着越来越多类型繁多的影片杀入市场,观众的口味也被锻炼的越来越刁,单一重复的类型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期待更多不一样的东西出现在荧幕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类型融合成为电影市场无可避免的趋势。

所谓类型融合,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电影类型融合到一部影片中,使它兼具各个类型不一样的特点,从而迸发出更多精彩的火花。这种做法其实一直都有,并且从近年的华语电影票房榜单中能看出,位列榜首的往往都是类型融合的影片。

比如动作战争片《红海行动》、喜剧奇幻片《捉妖记》、喜剧悬疑片《唐人街探案》系列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历了二三十年代类型片的诞生与成熟,再到四五十年代类型片的丰富和细化,然后进入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多元化电影市场,不同类型的电影以融合的姿态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作为观众的我们才能不断在电影中看到耳目一新的东西,那么600亿票房还会远吗?

往期精彩 不要错过

当我们谈论抄袭、侵权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电影算个鬼的第七艺术! 国产电影的发展可不仅仅是靠“演员的诞生”而已 《镇魂街》强势上线,漫改真人剧终于要崛起了吗? 除了审查,毁掉中国电影的还有它! 电影投资背后的"黑洞" 干货 | 你以为一部电影的核心是导演?你太天真了!!!

别再当键盘侠骂编剧了,烂的原因在这呢

什么是好剧本?

为什么演员在一部戏中演技爆棚在另一部戏里演技很烂

A、B类电影节以及国内外知名电影节大汇总!!

不脸红的说,你硬盘里肯定有他们的电影!

如需转载授权请在后台留言

「 关注剧角 」

搜索 剧角映画 或 magilm_forever

关于电影,你总想知道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