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但是为何明朝有16位皇帝,却只有十三陵呢?其中两位我们都知道原因,开国皇帝朱元璋葬在了南京,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由于被叔叔朱棣夺权,下落不明,所以也没有葬在明十三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成祖朱棣及其以后共计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建在这里,构成庄严有序的整体布局,故名“明十三陵”,2003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对外开放的只有长陵、定陵、昭陵三个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后,永陵、德陵等10个陵寝将逐步开放。对明朝87平方公里陵区保护修缮,复建8公里长陵墙,3条道路改道,初定搬迁16个村1.5万人。

16个村腾退1.5万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这次的腾退规划,拟对陵区内的村民院落进行集中拆除,初步确定搬迁16个村、1.5万人。陵区内至今居住着村民,有着历史的原因。

陵区内村民大多是守陵人的后代。当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要搬迁,但各方面因素制约,这一承诺至今未能兑现。

“村民们房子不能翻修新建,也没有其他收入的来源,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受到了很大制约。我们计划在十三陵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之外,规划新建十三陵门户区,来安置拆迁出来的村民, 新建一片生态社区。”

昌平规划昌平分局积极推进十三陵门户区规划

为从整体上保护十三陵景区的历史文化风貌,统筹解决陵区内村庄搬迁安置问题,同时在门户区完善优质旅游服务设施和城市服务职能,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规划昌平分局会同十三陵镇政府、城南街道开展了《十三陵镇涧头组团及西山口组团、邓庄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近期,规划昌平分局组织发改、国土、园林、水务等部门召开各委办局控规联审会,共同对该规划进行了专业审查。在各委办局的反馈意见基础上,设计单位对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2017年12月,区委组织专题会对该规划进行专题讨论,会议对规划指标、搬迁安置、实施主体、专项规划牵头单位等有了进一步明确的意见和思路。下一步,规划昌平分局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加快推进规划公示和成果上报等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先来看看邓庄组团地块

可以看出,用地规划里除了居住区之外,还包括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公园绿地什么的,功能比较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要建设4个幼儿园,两所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资源可以说相当丰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看涧头组团及西山口组团:同样是要建设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对于居民生活来说比较实用。

在教育方面,这两个组团要建设2所幼儿园,扩建一所小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拆除现代建筑 修复长陵墙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计划恢复明十三陵的传统风貌环境。未来,政府还要加强对陵寝文物本体以及陵监村等附属建筑的保护修缮,对石牌坊、大宫门、神路、七孔桥等进行整体风貌恢复。

具体来说,将加强对陵寝文物本体以及悼陵监村等附属建筑的保护修缮,对石牌坊、大宫门、神路、七孔桥的主谒陵线路进行整体风貌恢复,对陵区周边以及神道附近有碍文物保护和观瞻的现代建筑、村民院落进行集中整治拆除、搬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展示祭祀文化,方案还提出,要按照历史资料对明代皇家祭祀仪式进行活化展演,让游客在十三陵不仅观瞻到明代陵寝等实体建筑,还能品味到明代皇家祭祀等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个未开放陵寝将逐步开放

在修缮、复原祭祀文化的同时,整个十三陵景区将封闭运行,恢复陵区“宁静”的文化特质。

方案提出,对目前穿行景区的G110、S212(昌赤路)和S308(怀长路)进行改道,按史实记载恢复陵区南面原有8公里左右长度的陵墙,与北部山区天然屏障一道,形成十三陵大景区,使其封闭运行。

陵寝也将更多开放。根据方案,景区内10个未对社会开放的陵寝及其他妃子坟、太监墓等都将进行保护修缮。逐步做到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面对外开放。

同时,拟在十三陵门户区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景区设置环保巴士,方便游览。

十三陵门户区将引入明文化体验、故宫文创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燕友介绍,昌平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综合考虑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区内居民的民生发展需求,拟建设十三陵门户区,大体上在涧头、邓庄、西山口等地区。

根据相关方案,门户区将分成三个功能区。其中,明文化体验区,拟通过舞台表演、生活体验、特色街区等方式,展示明代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生活礼仪、文学艺术等优秀文化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户区的开发主体已经明确。据了解,华侨城集团公司、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将共同对十三陵门户区实施整体开发。2016年10月,上述两家企业已与昌平区政府签订十三陵门户区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意向合作协议。根据媒体报道,十三陵门户区面积约10.5平方公里,拟打造成为“国际水准的新型文化生态城市旅游目的地”。

“封闭管理有利于恢复历史风貌和景区保护”

十三陵特区明代帝陵研究会会长、研究馆员胡汉生认为,将十三陵景区封闭管理的构想很好。十三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其构想规划也是落实《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2-2025)》等文件精神。

胡汉生介绍,十三陵不像故宫,有护城河和宫墙,天然形成了封闭式管理的模式。十三陵是在群山环绕的范围中,多个山口与外界相通,不好封闭,运输、居住的人员车辆长期在景区中穿行,造成环境混乱和污染。因此,实行封闭式管理,会涉及道路改造和村落搬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表示,这一构想规划从十三陵的长远发展上看很到位,比较有前瞻性。比如十三陵门户区的建设,可以让十三陵景区游人、车辆、整体环境更为有序,包括建设大停车场、游客集散地等,陵区内部只行走环保车辆;设置陈列展示空间,让游人在进入陵区前对景区有一个大致了解;还可以解决游客食宿、购物等需求。

另外,从历史上讲,十三陵的环境应该是肃穆庄严的,而不是喧闹的。现在陵区中坐落的村落比较多,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其生产生活对景区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景观不好控制。村落等迁出之后,有利于恢复历史风貌,人们在陵区里和周围的活动会变得更有序。从安全角度讲,也有利于景区文物保护和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厉害了, 我的大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