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床上刷微信时候我看到《科普中国》的一篇推送,

是讲今天立夏节气的科普文。

这样的科普文一般来说都是四平八稳的惯例科普,

没什么技术含量,

也没多少人看的例行公事而已。

这种文章通常内容无非是先讲一下太阳黄经度数

(而且基本不科普,不懂的人看完还是不懂)

引一段古文,再讲一下气候变化。

绝对的四平八稳。

然而我点开细看时候却发现了一点不和谐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我就发现,国家天文、新华网、一位xx台的老师……竟然都在传播类似的错误信息!

其实这事和我以前和他们讲的是一个错误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是出自上世纪一些台湾文化水平不高的算命先生之手,因为其北斗指向几乎完全是是错误的。

现在来说,一般讲节气与北斗指向、音律等对应,应当追溯至《淮南子·天文训》,其中说法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起来可能有点复杂。再来看看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复杂了对不对……

其实就是假想天上有如上一个坐标盘子,

傍晚某一固定时刻观察北斗七星斗柄指向盘子的刻度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汉初时候某年冬至晚上八点北斗星指向,就是上面刻度盘上的“子”的位置。

以后每天同一时刻,北斗星的勺柄会逐渐顺时针移动,分别指向“癸”、“丑”……等等。

而前面说的台湾算命小册子的指向是完全混乱而错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天出现的内容,就是“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可以看到,原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但是到了推文那里,就变成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这样的断句模式了。

维为立夏是什么鬼?

不知道。

因为完全没道理这样断句,这是完全错误的

正确的断句方式是:“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因为“东南维”是一个名词,根本不能拆开的!

中国古代有二绳、四维的概念,是这样讲的:

子午、卯酉为二绳,

东北为报德之维也,

西南为背阳之维,

东南为常羊之维,

西北为蹄通之维。

——淮南子·天文训

在这里“维“其实和绳意思差不多,是指系着大地的绳索。

如《楚辞·天问》中说: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即是询问:

那根系住天地的绳子到底是系在何处?天极延伸到哪里呢?八方的擎天柱撑在哪里?大地为何在东南亏陷?

而人教版语文教材之中的《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

——淮南子·天文训

也是指共工氏头撞不周山,擎天巨柱和系地大绳都断掉了。

这当然是神话了。

其实概括来讲,二绳是指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

四维是指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二绳“和“四维”加起来就是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的合称“八方”的。

下为古代常见的一种坐标模式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东西,广泛存在于秦汉式盘、“博局纹”铜镜以及日晷等出土文物上

这种“二绳四维”也可以用来表示前面所说的斗指方向。

如斗柄指向在正南、正北或者东西方向,则可以称为“中(音zhòng)绳”,也就是说和二绳方向一致。

而斗柄指向在东北、东南、西南、西北时候,则被称为斗柄指报德之维、常羊之维、背阳之维或者蹄通之维

也可以简称斗指东北维、东南维、西南维以及西北维

此外还有这样的记录:

日冬至,日出东南维,入西南维;

至春、秋分,日出东中,入西中。

夏至,出东北维,入西北维,至则正南。

——淮南子·天文训

显而易见,东南维是一个固有词汇,根本不能拆分。

其实很多专门讲秦汉出土文物的论文之中也有此类表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普文中,引用一本莫名其妙的算命书之内容已属不该。

抄都抄不对,断句搞错了,就更加无话可说了。

可怕的是,我顺手去搜了一下百度,发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这八个字,频繁出现于各种”科普“稿子中,而且断句竟然无一正确

现在很多科普号为了日常稿子数量,草率地使用Ctrl C & Ctrl V,对内容丝毫不加分辨。

科普科普,反而是在做传谣的事情,以至于整个网络之中不严谨的内容甚嚣尘上,不得不说是科普圈子的一个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