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IoT火热起,围绕物联网何时大爆发话题不断:从单品到套装,从套装又回归单品,再到现在主打行业智慧场景应用,先不说是否找到正确方向,进入行业爆发捷道,由简单APP家居控制为智能而智能的非理性,迈入主动追求用户痛点的实用单品或场景智能,终归进步。

从行业市场看,用户痛点究竟在哪?马斯洛的“五种基本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我们分析市场经常用理论,实际上,即便依照“五种基本理论”,面对整个行业应用,市场太大,需求太多,亦更难把握;基于市场拓展及盈利双考量,再发布智能硬件或智能服务,我们开始倾向特定需求,即细分市场。

中小企业集成,亦是细分

对行业厂家讲,行业应用市场细分往往亦是自己熟悉的原业务。室内照明基于室内智能照明,传统安防基于智慧安防,传统烟感、报警等建筑套件则基于智慧建筑报警方案,由此可见,这些智能化的细分厂家所提供的智慧服务也仅限于照明、安防、亦或智能报警等某项特定应用功能的智能。

毫无疑问,智能场景化服务提供需要集成,但是不是简单完成智慧照明、智慧安防、智慧报警等几个方向,就完成集成?当然不是。以智慧工厂为例,真正的智慧工厂设计材料选择、采购、物流、材料质检、仓储管理、生产、产品质检、出厂、合同、售后等诸多环节,单单理清环节联系可能就需两三个月,且任意一环都可能涉及到十几个厂家的功能细分——这绝对非某个简单集成商可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供完整AI功能应用的只能是基础云,提供全智能场景则只能是BAT级企业

试将安防、报警、照明等应用想象为公共云的AI功能算法,简单集成商或可简单集成一两个AI,但要称得上丰富的话,只有“公共云”。智慧工厂、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单拉某一智慧场景,就需要一个能全控的巨头整合。

智慧场景大爆发,需BAT“概念”普及

前面为某方案公司写策划,提出行业应用方向应该列为今年重点。不可否认,资本趋理性后,除解决刚需的单品,消费级智能应用难熬;拥有政府支持、投入的智慧小镇,智慧工厂,智慧学校、智慧农业等行业应用趋热。

对中间方案商而言,针对套装、安防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提供智慧功能服务尚可;完整智慧行业应用一个场景,可能就需要上下几十家渠道商的统一合作,面对这几十家渠道商,则需要一个巨头统一整合,总体把控,这个集成角色,非BAT级巨头又能是谁?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几十家中某方面解决方案渠道商一员,一起跟阿里、腾讯、百度、华为来做项目。

未来智慧行业发展,应该是细分市场推动新应用发展,BAT推动新应用的细分市场外的全应用。所以,当我们依靠痛点寻找客户,围绕痛点提供的更多增值服务费力为客户讲解时,这就是BAT的“责任”——作为行业智慧场景真正落地集成商,无疑也要为智慧行业提供更多落地案例,完成更大规模的普及。

来源:timothy_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