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日,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尊敬的圣安德鲁斯大学校长梅普斯顿女士,

尊敬的苏格兰商会主席蒂姆·阿兰先生,

老师们、同学们,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访问美丽的圣安德鲁斯大学。我出任中国驻英国大使已经八年有余,走访了英国不少大学,一直期盼访问圣安德鲁斯大学,但一直未能找到机会。今天我终于来了,这使我想起我在大学学到的一句英国谚语:“可口的晚餐不怕晚”(It is never too late to have a delicious supper)。然而,我来英国后曾向英国朋友讨教,他们有的说这不是英国谚语,有的说这是。不管是不是,我今天来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一顿可口的晚餐,虽然我要感谢梅普斯顿校长刚刚款待了我一顿可口的午餐。我还要感谢梅普斯顿校长告诉了我一句地道的苏格兰谚语:“彭斯之夜晚餐不怕晚”(It is never too late to have a Burns Supp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言归正传,我此访的目的,一是感受圣安德鲁斯大学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二是与圣安德鲁斯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就当今世界重大议题进行交流。

圣安德鲁斯大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培育了美国开国元勋、《独立宣言》签署者威尔逊和威瑟斯彭,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对数发明人纳皮尔,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天花疫苗的“免疫学之父”詹纳,还有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和公爵夫人凯特王妃。

圣安德鲁斯大学与中国也很有缘分,不仅同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换项目,也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签订合约,联合培养中国高质量的博士学生。目前有超过550名中国学生在此学习。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毕业生之所以英才济济,离不开学校校训的引领,即“永争一流”(Ever to Excel)。我很欣赏这条校训,因为只有秉持“永争一流”的精神,才能精益求精,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攀事业的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才能“永争一流”?我认为,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而言,最重要的都是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世界前进的方向,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不是搞“一国优先”,搞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今天,我想以开放包容为主题,与大家分享我对中国的发展、对中英关系以及对未来世界的看法。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开放包容始终是中国发展的主旋律,也是中国发展成功的秘诀。

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坚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又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发展中完善制度,书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诗篇。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

4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再到“一带一路”建设,开放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将开放包容的中国精神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呼吁世界各国遵循开放包容的精神,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女士们,先生们,

去年,我们庆祝了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回顾过去,开放包容也是中英关系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也是两国合作深入推进的强大动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开拓思路,创新模式,开创解决历史问题新范例。去年是香港回归中国20周年。香港顺利回归中国,不仅扫清了中英关系的历史障碍,推动中英关系“轻装前进”,也为世界各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树立了典范,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我有幸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亲历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也与英国结下“不解之缘”。

二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启中英关系新时代。过去40多年,中英关系实现“四级跳”:从外交关系正常化到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到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两国关系“黄金时代”。中英关系之所以能取得跨越式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双方认识到,只有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开放包容,聚同化异,才能将中英关系打造成为大国之间相互尊重、互信合作的典范。

三是携手并进,共谋发展,开辟合作共赢新境界。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英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开创了诸多“第一”:英国第一个发行人民币债券,中国各大银行相继在伦敦开设分行或子行,伦敦成为中国境外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第一个向亚投行基础设施项目注资,第一个设立“一带一路”特使和专家理事会;中国对英投资不断攀升,高居对欧洲各国投资之首;英国还是吸引中国留学生最多,开办孔子学院最多,开展校际合作最广泛的欧洲国家。目前中国在英留学生超过17万,其中约有1万多名中国留学生在苏格兰学习,已成为苏格兰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在英孔子学院有29所、孔子课堂156个,注册学员超过16万。苏格兰地区拥有5所孔子学院和44个孔子课堂,按人口计算是全球孔子学院和课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昨天,我在苏格兰设得兰群岛中耶尔中学,为全英最北端的孔子课堂揭牌。

我高兴地看到,中国与苏格兰开放包容合作硕果累累。现在有50多家苏格兰企业在华设立机构,中国在苏投资遍地开花,涵盖能源、零售、汽车、创新等诸多领域。中国中铁三局集团在苏格兰投资100亿英镑开发综合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国携程旅游网出资14亿英镑收购总部设在爱丁堡的天巡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葡萄牙电力公司联合成功中标位于苏格兰马里湾海域的海上风电项目,将中国工程技术应用优势与英国海上风能研发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士们,先生们,

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今天,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但另一方面,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仍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国的答案是,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三层含义:

一是相互尊重,就是要摈弃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根据各自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主权国家内政。

二是公平正义,就是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商量着办,确保各国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三是合作共赢,就是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实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道路、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五层含义:

一是持久和平。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构建持久和平,世界各国都应该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二是普遍安全。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各国应该走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的新路,着力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三是要共同繁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在考虑自身利益,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不能损害其他国家利益,必须同舟共济,努力加强政策协调,减少负面外溢效应,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在普惠中追求共赢。

四是要开放包容。保护主义如饮鸩止渴,损人不利己。在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的时刻,世界各国应该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坚定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定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五是要清洁美丽,就是要坚持环境友好,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有句古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惟有开放包容,才能超越分歧;惟有开放包容,才能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惟有开放包容,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惟有开放包容,才能“永争一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进步。让我们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努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医生荐读:

在圣安德鲁斯大学就读是什么样的体验?

2018英国大学排名:圣安德鲁斯大学稳居前三

威廉和凯特,这几天被折腾得尴尬病都犯了...

在一个语音识别的电梯里,两个苏格兰人气炸了!看看苏格兰人究竟为世界做过什么?!

参加英国驻华大使欢迎St Andrews新任校长访华酒会的流水账

Beijing Drinks Reception - Thank You!附海量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