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网购的人可能会发现,以“农产品滞销”为宣传语的商品不少,像下面这样的图片更是经常看见↓↓↓

辣椒滞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辣椒滞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菠萝蜜滞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菠萝蜜滞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樱桃滞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樱桃滞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柠檬滞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柠檬滞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些滞销产品的主人都是同一个农民伯伯。

大爷卖什么,什么就滞销……一开始是水果:后来大概觉得水果不好卖,大爷就改卖蔬菜作物,结果还是滞销。不行不行,改卖经济类作物吧……至于结局……还是滞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大爷”是谁,照片来自哪里呢?近日,山西临猗县政府发布的一则针对“临猗苹果滞销”不当营销方式的声明引发关注。

声明中称,多个电商发布“临猗苹果滞销”的营销策划,利用打“悲情牌”营销临猗苹果,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营销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实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猗苹果滞销?当地称夸大事实

据临猗县政府调查,报道所选用视频、图片均拍摄于2016年以前,有的还采用“摆拍”方式,刻意营造果农的贫苦形象。此外,为最大限度地博取消费者同情,电商刻意打造临猗苹果“丑”的特点,所呈现出来的苹果都是有果锈疤痕、麻点、黑点、龟裂的次等果,此类苹果是客商将优质苹果筛选收购以后余下的残次苹果,仅占很小的比例。

临猗县政府在声明中还称:

个别平台采取不当手段取得了加盖当地乡、村及果业部门公章的材料配合宣传,并且陈述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大多平台蓄意夸大果品滞销严重程度,造成了苹果价格的不合理波动。

据调查,主打悲情牌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方式,广东徐闻的菠萝、安徽一带的蜜橘等农产品也都曾被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营销,目的是为了吸引众人眼球,博取消费者同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查发现,除了“临猗苹果滞销”外,还有多个商家以“宣传滞销”来售卖商品,其中包括菠萝、鲜笋等食品,还包括了毛毡等用品,而令人惊异的是,不少商家的宣传图片用的都是同一名老人的照片,这名老人也在网上被冠以“滞销大爷”的名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售卖“野生小笋”的店家同样用了“滞销大爷”的照片。宣传图中老人形象不变,只是右侧的画面换成了笋,也配有“寻求帮助”的文字。

店家告诉记者,笋子来自桂林临桂区,他并不认识“滞销大爷”,用这张照片只是因为“看他好拉生意”,并且还有很多不同的商家也都在用大爷的照片来拉拢顾客。店家还表示因为这类“野生小笋”只有一个月的上市期,用了“滞销大爷”照片以后确实对销量有些帮助,“水果、米粉,好多用他的,我们也不是一家的。”

随后记者致电桂林市临桂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称现在已经过了挖笋季节,也没听过有滞销的农产品,“笋子一般都是清明前后挖来吃的,现在的笋子都很老了,而且当地的种植基地也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大多都是野生的,不可能产生滞销的。”

“滞销大爷”照片或涉嫌侵权

昨天,记者联系了网络电商平台客服,对于商家以“滞销”为名来售卖商品,客服表示,用户如发现情况不符可以进行投诉,工作人员会进行处理。

此外,公司也有大数据库,会对商家进行监督。此外,客服人员在看过“滞销大爷”照片之后表示,多家店铺都采用这位大爷照片作为宣传,已经涉嫌侵犯肖像权,“店家用网页制作的,大爷有权利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大爷找来,平台肯定会对他负责任。”

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韩骁律师介绍,店家以滞销为名销售临猗苹果等商品,陈述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蓄意夸大果品滞销严重程度,已经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虚假宣传行为。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或可被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对于消费者维权问题,韩骁介绍,网上店家的虚假宣传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苹果等商品不属于“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范畴,但消费者与店家协商一致,可以要求退货退款。

另外,店家基于欺诈的故意,实施了虚假宣传的欺诈行为,使消费者产生了错误认识,并基于错误认识购买了其果品,如果造成了消费者财物损失(比如消费者花高价买回带有疤痕、麻点、龟裂的次等果),则其行为涉嫌欺诈。

网友:利用同情心赚钱,最可气

不少网友说,看到这个很生气,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发善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网友认为这样不仅坑了网友,也害了果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网友认为这样不仅坑了网友,也害了果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种“滞销助农”的现象,

  • 有些人说“越助农越滞销”,产品不管好坏,一单被贴上“滞销”的标签,消费者固有认知难以摆脱。

  • 有些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在透支消费者仅存的那点信任,一旦前期的品控做不好,到消费者手中的是烂菠萝、烂西红柿,下次遇到同样情况肯定要掂量掂量再决定买不买,而那些“真的”助农行为又会难度大增。

  • 还有人觉得助农本身没有错,比如有些生产者个体家庭条件特别困难,或者某个小区域遭遇了天灾,的的确缺是需要帮助的。

到底什么是“助农”,怎么做才是更好的“助农”方式?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