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鞭亭是汀棠公园主要浏览景点之一,始建于北宋远丰七年,即公元1085年,相传此处是东晋明帝被叛军王敦追逼,仓皇逃跑丢下宝鞭的地方。“玩鞭春色”,由玩鞭亭和梦日亭组成,是芜湖古八景之三,新十景之四。玩鞭亭原座落在城区北郊二十里铺,即芜湖至南京古道之旁。梦日亭位于城东晋代王敦城所在地,明代嘉庆前已毁,后多次重建。玩鞭亭明清时代尚存,清末毁。1983年,为恢复这一名胜古迹,在城北汀棠公园重建了玩鞭亭。即今日“玩鞭春色”所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芳草夕阳中的玩鞭亭

《芜湖县志》说,玩鞭亭和梦日亭是北宋元丰七年(1085),芜湖东门承天院方丈蕴湘主持兴建的。其中玩鞭亭形态最美,座落的环境最佳。因此,元代芜湖县令欧阳玄主持确定芜湖八景时定名玩鞭春色,列为第三位。据记载,当时这里古木参天,阡陌纵横,流水潺潺,村舍错落,玩鞭亭掩映其中,成为芜湖一大游览胜地。每逢春天,更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如同一幅锦绣江南山水画卷,终年游人如织,车马喧嚣,热闹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芳草夕阳中的玩鞭亭

玩鞭春色流传的是一则真实的历史趣闻,见于《晋书·明帝纪》和《王敦传》。《这里说的是晋元帝永昌元年(322),武昌守将王敦谋反,妄图夺取王位。他起兵武昌,进攻都城南京,带兵沿江东下,占领芜湖,在芜湖高筑营垒,名为王敦城。晋明帝太宁二年(324)五月,他假传圣旨,封其养子王应为武卫将军、兄王含为骠骑大将军。同时“帝所亲信”“杀之而尽灭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玩鞭亭内关于晋明帝这段历史绘画

六月准备举兵攻打都城南京。明帝暗中得到这个消息后,怒火填胸,准备及时讨伐王敦。之前“屡遗大臣讯问其起居”,麻痹王敦。接着又身穿便衣,伪装成平民,骑着巴滇骏马,亲自领二三随从自南京驰往芜湖,暗地察着王敦的军事营垒。王敦士兵发现来者虽然衣着简便,但是器宇不凡,怀疑为“非常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玩鞭亭内关于晋明帝这段历史绘画

这时,正在午睡的王敦,“梦日环其城”上,猛然惊醒过来,起床对部下说,一定是“黄须鲜卑奴”来芜湖偷看我的军营了,因为明帝的母亲是鲜卑族人,明帝的相貌很像他的舅舅,长着黄色胡须。所以王敦鄙视地称明帝是“黄须鲜卑奴”。这时候,明帝已策马向京城南京驰去。王敦立即选派五名精悍的骑兵,沿着芜湖至南京的道路追杀明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玩鞭亭内关于晋明帝这段历史绘画

明帝在返回途中预料到王敦要派兵追杀自己,跑到芜湖郊区二十里铺时,他遇到一位卖食品的老太婆,立即将自己的七宝鞭给她,并对她说,如果后面有骑兵来,请将这七宝鞭给他们看。说完便扬鞭催马向南京方向急驰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玩鞭亭内关于晋明帝这段历史绘画

不一会,王敦的五名骑兵果然赶到二十里铺,他们问路边的这位老太婆,是否见到几位骑马的人从这里过去了。老太婆回答说,是有几位骑马人,但是他们已经走过去多时了。她说完就将七宝鞭递给他们看。这七宝鞭色彩斑烂,玲珑剔透,十分漂亮,把五名骑兵吸引住了,相互传看,爱不释手,玩了好久,耽误了时间。同时骑兵又发现马粪也冷了,以为明帝已经走远了,没有再追。明帝就是以这一巧妙的计策,逃脱了王敦的追杀,安全地回到南京。七月,王敦就愤惋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王敦的历史绘画

传说,晋明帝为了感谢二十里铺老百姓帮助他脱险,特地赐这里百姓晋姓。现在,这里姓晋的人家仍很多。今天,玩鞭亭所在地汀棠公园,是芜湖一大游览胜地。新建的玩鞭亭,婷婷玉立在园中,亭高十米,二层,八角,十二柱落地,内有回廊。亭内上方有晋明帝巧计退兵的彩色壁画四幅。著名书法家陈叔亮题匾,琉璃瓦盖顶,十分雄伟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芳草夕阳中玩鞭亭附近的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