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会是什么样?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室如何变化?信息时代,教和学将发生怎样的变革?5月5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盛大开幕。作为应用展交流活动的一部分,中国移动5G+未来教育高峰论坛7日在京举行。论坛上,专家们就未来教育趋势进行了研讨。

5月5日,中国移动以“教育和时代,5动新未来”的主题精彩亮相展会,展区分为夯实教育信息化网络基础、构建覆盖全国的“和教育”云平台、打造“云+端”的场景化教育业务、全国最佳实践、未来教育展望5大部分。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等部领导和司局领导,在中国移动政企分公司副总经理方力的陪同下,莅临指导中国移动展区,现场亲自体验“和教育”互动学生卡、智慧学习笔、双师课堂等产品,对中国移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强调一定要实现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1+1>2”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莅临指导中国移动展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体验中国移动“和教育”智慧学习笔

目前,中国移动已建设移动基站323万个,440万热点为全国校园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具备为全国95%以上校园接入百兆以上专线的能力。同时积极响应教育部“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已建设覆盖全国的教育云平台,为全国超过9000万家长和教师用户提供优质的教育信息化服务。

未来,中国移动将进一步致力于打造“云+端”的场景化、个性化教育业务。通过电子围栏、互动学生卡、智慧学习笔、魔镜系统、直播课堂等一系列智慧产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让校园更安全、学习更个性、生活更便捷、管理更智慧,数据服务更精准,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移动“教育和时代,5动新未来”展区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现场体验“和教育”智慧学习产品

中国移动“5G+未来教育”高峰论坛由中国移动政企分公司主办,以“紧跟教育信息化2.0时代步伐探索面向未来的教与学新模式”为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

对于未来教育的发展预测,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在致辞中说,首先,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将接近一个奇异点,人类创造的人工智能机器的力量将会超越我们的大脑,如何在人工智能中注入人类角色,将人从手段、工具中解放出来并自由自在发展是个挑战。

其次,未来载体会发生变化。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师很容易被取代,人最宝贵的是品德、修养、预判和情感等。再次,教育理论方法会发生变化。现在分蛋糕的人多,做蛋糕的人也多,但是如何把蛋糕做得营养的人少,如何让教育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要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如果说1.0时代的信息化是‘三通两平台’,那么2.0时代的信息化就是‘三全两高一大’: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建设一个‘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副总经理方力

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副总经理方力表示,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移动将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互联的“三通两平台”,全力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充分发挥中国移动企业自身优势,打造未来教育智慧场景。

互动学生卡、智慧学习笔、魔镜系统、直播课堂等个性化智慧教育产品,通过对于“云+端”的场景化、个性化教育业务的进一步开发打造,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让校园更安全、学习更个性、生活更便捷、管理更智慧,数据服务更精准,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余胜泉在论坛现场带来了“智能空间”的概念,从感知适应、虚实融合、远程协同、数据驱动、智能管控、人机融合、自然交互和智慧生态八大方面诠释了未来智能教室的特性。

在余教授看来,学校和教育机构不再是封闭的社会单元,而是通过网络汇聚作用,形成集体智慧聚变的节点,是一个充满活力、人性化和高度社会化的地方;不再是静态知识的仓储,而是开放的、流动的、社会性的、分布的、连接的智慧认知网络与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刘彦

对于未来教育与未来学校的探索,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刘彦认为,首先要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做深度融合,其次在未来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

未来学校的内核就是提供信息与课程无缝隙全面整合的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供给学生高效能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再次,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数字校园生态系统,实现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并全面推开一对一数字化未来学习,扩展教育空间,从而让教学和学习无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

深圳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指出,信息化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在未来,学生们来到学校,主要不是上课,而是个性化的阅读、运动、休闲、交流与研究。“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未来教育是发现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把学生放在中心。”

我们将会构建万物互联的无边界校园,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培训机构、学校与家庭等都实现无缝链接。学习不只是在学校里,网络学习越来越重要。

云平台、平板、网络设备都会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在学习方面,将重塑教学流程,学习过程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学习内容定制化,学习时间弹性化,学习过程游戏化,学习评价诊断化,学习结果课程化,学习组织中心化。最终将教育数据全程收集、深度挖掘、定向应用,推进教育精准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小工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小工谈到,当以学生为主体、智能且高速发展的未来教育迫不及待的来到我们身边时,作为未来学校的建设者,我们需要认知智能化校园理念,使之与教育本身相融合,开拓并实践校园建设创新式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霸君CEO张凯磊

学霸君CEO张凯磊认为,人工智能(AI)的广泛应用将会开辟教育模式新的天地,但人工智能不是代替老师,而是辅助老师成为超级教师,并在论坛现场给出了研制高考机器人创新的构想——自动解题,让AI教育成为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桌论坛现场

随后,以“5G时代的教与学新模式”主题的圆桌论坛正式开启,与会的各位专家积极献言献策,从教育信息化2.0计划入手,系统分析了未来教育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将会带来哪些影响,并深入交流了未来教育将面对的新趋势、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