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十五大半导体厂商最新排名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营收前十五的半导体厂商中,有8家厂商来自美国、3家来自欧洲、2家来自南韩、台湾和日本各1家。

由排名知,前面15大半导体厂家,有1家是晶圆代工厂,4家是Fabless,其他10家都是IDM。按照半导体企业运营分类,分为三种模式: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及投向消费市场全业务覆盖企业的IDM(Integrat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如英特尔);只做设计没有工厂(Fab)的Fabless(如ARM、高通);只做工厂代工(如台积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芯片前15家排名

排名中IDM占据10家,依然半导体现阶段重点。然随着互联网巨头入局,芯片行业格局或将变化,要知道依据需求自主部分或整体设计,而将生产环节交代工厂,这是互联网入局芯片最好的轻资产模式——工厂资产投入、工艺生产技术门栏,都是阻碍。但是,为什么互联网巨头开始扎堆进军芯片?

我们可以先从互联网巨头们在芯片上的布局解读。

2016年,谷歌首次公布专为加速深层神经网络运算能力而研发的芯片TPU,至今这款芯片已更新到3.0版;2017年,微软外公布,使设备可直接识别用户所看的事物和听见的声音,将数据传回云端不产生更多延时的新AI芯片的开发;2018年4月,有消息称Fancebook也在组建团队,打造自己端到端的SoC/ASI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巨头AI更注重应用引领,国内巨头AI更倾向圈地布(偏承载OS)

国外巨头如此,国内巨头也不甘落后。2017年,百度宣布联合ARM、紫光展锐和汉枫电子发布DuerOS智慧芯片,该芯片自带DuerOS,可放在任何硬件中;今年4月在中兴被美国芯片制造热点之际,阿里旗下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自主研发Ali-NPU芯片。

参考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其推出芯片几乎都围绕一个词:AI。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作为公共云们在完成一轮谁覆盖地域更广、谁Pass功能更丰富的PK后,又一个相互竞争的领域。然而,为何是AI?首先,各家宣传AI,当然也是基于自己云平台接入考量,实际上对于公共云企业,相比以往感觉比较“虚”的丰富Pass模块宣传,AI无疑更加注重前端硬件的实际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向IoT推出阿里推出Alios

再向深入看,公共云前期主要面向行业(B端客户),前期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综合功能(包括地域节点布局,及功能拓展),但在IoT布局方面,更多依然被中间件平台厂家当做数据存储的基础云(数据容器)。这点笔者在先前文字《阿里AliOS 开源启示:基础云的“去容器化”》中提到:

云端作为数据集中与处理的中枢,应该天生就承担着功能算法、数据处理的功能,而并非只是成为一个“盛数据”的器皿,相比下,它更想知道里面存放的到底是什么数据。实际上,阿里、亚马逊机房分割出的虚拟云,尽管提供诸多Pass功能,很多时候,中间件依然为自主开发:按照自己标准收集、传输、计算、分类、呈现。由此以往面向物联网的阿里云,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动接收数据、存放数据,仅是数据“容器”。

为何这么说?打个比方,某厂家A,拥有自己软件平台,该软件平台可放到阿里云,当然也可以放在亚马逊,A厂家由自己硬件收集数据,通过硬件已整合自己云平台的SDK直接传到自己云端,至始至终数据传输都按自己标准加密,到自己云端后解密,然后按照自己定义的Pass进行数据处理、归类。阿里云、亚马逊云就是作为一个数据“容器”。

基于此,就不免理解阿里AliOS推出的缘由。未来Alios搭配基层硬件方案,硬件将所感应数据收集后直接上传阿里云,到阿里云Pass即可基于阿里功能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剩下的就是自身依据自身需求,按照阿里云端接口进行SaaS呈现的开发。

同样,基础云的AI相比先前的诸多Pass应用,更注重前端实用化,某种程度上是进一步取代中间件的举措——如当某Ipacm设备对接亚马逊或阿里云平台即可实现视频影像分析/识别、自动云存储及事件推送等功能,也就不再需要中间件的协助。

如上面讲,这时,硬件设备厂家只需按照阿里或亚马逊云端标准制式,以及对应的接口,传送/递交对应数据,然后拿到处理结果数据反馈前端硬件即可。但是,这就有另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硬件厂家都有跟阿里云对接能力?或者是否都愿意花费时间与阿里云对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钥匙”的MTK成就深圳山寨机,也确定其与高通分秋色的地位

当初,正是MTK的Turnkey(交钥匙)方案,繁荣了深圳山寨机,成就当下中国智能机品牌地位。让厂家主动对接,不如提供完整方案——提供对应芯片,让厂家直接使用更直接。

当然,基础云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布局,也在遵循行业发展规律:第一时间段,是公共云们的机房(IDC)建设时期;第二时间段,是公共云功能层的搭建时期;随着第一第二阶段完成/完善,公共云企业当然会再向上,即应用层的迈进,也就是现在对应的A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础云未来重点在“去容器化”、应用落地化

物联网时代即大数据时代,但数据的价值也只有先知道拿到的哪些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定向分析,才可能产生价值。不论阿里AliOS、百度DuerOS,还是现在互联网巨头们的AI,巨头们最终只有一个目的:拿到数据后,杜绝沦为“数据容器”,他们更希望知道拿到的究竟是些什么数据。

来源:timothy_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