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李鸿章的命运,是跟晚清的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李鸿章的前半生,先是高中进士,后因太平天国动乱由文转武,又恰好碰上曾国藩这位生命中的大贵人,继承曾的衣钵,当上疆臣之首,此时,恰逢晚清的“同光中兴”之时。

而在其后半生,一场甲午战争,把李鸿章半生裱糊的纸窗户撕得破烂,清朝陷入被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李鸿章因此被革职,此后也几乎无所作为,只是在生命的最终时刻与洋人签订了耻辱的《辛丑条约》。李鸿章的末路,也预示着大清的命运几乎走到了尽头。

对自己一生的命运,李鸿章曾经感慨:“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自问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午中日战争,可谓李鸿章命运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李鸿章官途事业顺风顺水;在这之后,不仅辛苦经营的北洋水师毁于一旦,还落得汉奸国贼的骂名。

而且,人倒霉起来,连喝凉水都塞牙。结束《马关条约》谈判后,李鸿章调入内阁,明升暗贬,是个没有实权的职务。有一天,李鸿章心血来潮,跑到圆明园里随便逛逛,结果还被人告了一状,罚了一年工资。罚款数目不小,三万九千两白银。

处罚李鸿章的谕旨,是这样写的:

“本月十五日,李鸿章擅入圆明园禁地游览,殊于体制不合,著交部议处,寻议革职。得旨,加恩改为罚俸一年,不准抵销。”

看来,罚款还是小事,李鸿章擅闯圆明园禁地,本来是应该革职的。我们不禁猜测,圆明园里有什么地方那么神秘,连李鸿章这种一品大员进去逛一逛,都要罚这么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李鸿章年谱》的记载,李鸿章去的这个地方,叫做万寿山,原本是皇家宫苑三山五园之一。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后来重修颐和园时,这个地方也没有整葺,只剩下一堆残垣断壁。不过离慈禧住的地方,倒不是很远。

李鸿章作为朝廷高官,若明知万寿山是禁地,为何胆敢去闯?这是很不符合逻辑的。

所以我们可以猜测,李鸿章根本不知道万寿山是禁地,而且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被罚之时,李鸿章刚刚结束他的环游世界之旅,可能正式在这段时间里,光绪将万寿山列为禁地,李鸿章只是倒霉,不小心撞枪口上了而已。

而万寿山既然是禁地,李鸿章却能大剌剌地走进去游览,说明当时并没有看守,李鸿章是被人告发的。

至于告发李鸿章的人是谁,实录没有记载,倒是《清稗类钞》有一节,说李鸿章是被慈禧的太监李莲英陷害的。不过清朝家法特严,禁止太监干政,而李莲英虽贪,却不是这种好出风头的人。所以李莲英告发一说,当属无稽之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鸿章私闯万寿山一事,许多史料记载都语焉不详,不过我们可以推断,这件事应该与光绪皇帝有关。

在甲午战争中,光绪是坚决主战的。这是因为在光绪看来,国家投入那么多财力人力给李鸿章操办北洋水师,不至于连日本都打不过。虽然说,甲午战争的失利,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李鸿章治下的北洋和淮军军纪败坏,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自甲午之后,光绪一直对李鸿章非常不满。

李鸿章停职之后,适逢俄国皇帝加冕,李鸿章作为大清使者前往庆贺,又在光绪不知情的情况下,私下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给予了俄国在我国东北的大量特权。

李鸿章与俄国订立密约,虽是慈禧太后的旨意,但对光绪来说,却是越权。只是苦于李鸿章是慈禧一党,无法将其治以重罪,于是挑了他擅闯禁地的小错误,对其敲打一番,也算是一泻自己的心头之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