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压力的环境之下。很多人说,身体上的病痛,可以请求医师来医治,但心理上的大病,再高明的医师见了也会束手无策。其实,不论哪一个时代,心病还须心药医。每一个人,都会有压力,随着压力也衍生出烦恼。因为对烦恼的调节能力有限,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就会觉得烦恼是一种病,是一个问题。

其实,烦恼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我们自我的执着才是产生烦恼的根源。因为我们不了解为何会有烦恼,烦恼因何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我们的痛苦也好,烦恼也罢,都是无明的我执。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为什么说人生的大病是贪、嗔、痴呢?“贪嗔痴”又为什么是人生的大病呢?负面情绪的根源就在于贪嗔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社会人心浮华而贪染深重,尽管贪嗔痴古往今来都是比较严重,但是由于我们自身的执着,对于外物,我们自身“贪嗔痴慢疑”的属性不曾改变,也不会调节,烦恼就更加严重。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就像我们对某人或某物生起贪心,这种贪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会贪恋这个而非那个?为什么我们会被贪心驱使着,得不到就寝食难安,得到了又唯恐失去?正是来自于我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这样那样的种种观念。佛说“诸法空性”,目的在去除人类的最大心理毛病--我执。我执即是对“自我”的执着。许多人都认为确确实实有一个实体存在,此实体名为“我”。于是便以“我”为出发点,作种种分别计较,因而便有利害是非。

可见,执着是因为我们对烦恼认识的不足,首先我们要先学会断除贪嗔痴。各种负面情绪的根源在于贪嗔痴。而由无明产生的种种错误观念,又对负面情绪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些情绪的攻击下,我们常常连对手在哪都分辨不清,自然不会有还手之力。其结果,就是不断纵容这些情绪,使其兴风作浪,泛滥成灾。

什么是贪?贪,遇到快乐的境,拼命追求和贪恋就是贪,包括财、色、名、食、睡五欲等。

“舍”能治疗“贪”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足,酒色财气谁也不能一辈子拥有,常知足,清净淡泊。

俗话说,不舍就没有得,当代人求财富,往往陷入了贪婪的心境。可是如果不懂得舍这个道理,发心只是一味自私自利。悭吝和贪婪是一对双胞胎,烦恼自然难以断除。贪欲往往解除谨慎的武装,使聪明的人变成笨蛋。人为什么这么贪? 就是 因为,拥有的越多就奢望的越多, 总是不知满足。

什么是嗔?嗔,生气。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我们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

是是非非难说尽,可是每一个人都有情绪,都有难以释怀的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忍”

忍,就是用慈悲心去原谅他人,去换位思考。能造成烦恼的,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我们的内心。慈悲能拔苦与乐。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什么是痴?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跟我们讲对的,以为是错;跟我们讲错的,却以为对,以及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其实这就是自我的觉悟不够,智慧不够。没有正知正见,修行在凡尘,觉悟在凡尘,一切皆凡尘。了悟自心,修慧怎样修呢?要不分别、不执着。你有分别、有执着呢,你就没智慧,你就有烦恼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因缘,在每一个因缘中间去修智慧。不管这个因缘是好的还是坏的。

一句话,勤修戒定慧,远离贪嗔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