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作的分值占申论总分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对于考试而言,作文是获取分数的大头,那么如何才能在考场上抓住这个大头分数显得很重要,今天中公教育专家主要来分析作文书写时要掌握的重点以及难点。

对于申论文章而言,考生要做的是两点:一是找立意,也就是确定总分论点;二是论证,也就是内容的书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找立意

对于写作文来说,我们的第一难点和重点就是寻找立意,确定立意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题干分析法,通过抓取关键词,审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总分论点。二是结合材料去验证总分论点,或者通过阅读核心段、整合段落大意等来提炼分论点。较为简单的是通过题干分析方法可以得出总分论点,但是历年陕西省考的作文却比国考在寻找立意时难度高一点点,多数都是题干得出总论点,而分论点需要通过阅读核心段以及整合段落大意提炼才可以找出来,因此,掌握从段落大意中提炼分论点的能力就很重要。

例如:围绕“简政放权”这个主题写一篇文章,通过题干分析法无法获得分论点,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法来寻找。以下是整合之后的段落大意:

材料1:简政放权的提出及涵义

材料2:奇葩证明的出现折射出政府审批事项太多,某些部门利益作祟,权力寻租的问题

材料3:深化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材料4:简政放权北京的探索成效

材料5、6:简政放权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材料7: 北京取消奇葩证明,吹响简政放权号角

将材料观点进行整合,提炼分论点:

分论点1:简政放权是政府自我革命,转变自身职能

分论点2:简政放权强化和创新了社会治理

分论点3:简政放权惠及了民生

上一个例题我们是从意义的角度确定了立意,对于考试而言,还可以从对策角度来确定立意,甚至两个角度都可以确定立意,在考场上选取自己容易论证的角度去提炼就好。以下是从两个角度来提炼分论点的例题:

例如:围绕“互联网+教育”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

材料1:互联网+背景之下,发展智慧教育已具备条件;

材料2:互联网+教育的优势,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实操课程直播无压力;

材料3:互联网+教育的优势,精准投放,吸引大量关注;

材料4: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层出不穷,带来积极影响;

材料5:互联网+教育模式面临冰火两重天,部分贫困地区难以推广;

材料6:总结全文,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