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会做梦的,有的人记得的梦境少,因为睡眠质量好,有的人却总觉得自己做了一夜的梦,醒来甚至觉得精疲力尽。

很多人甚至因为梦境过于真实,担心梦境的预示,而去选择解梦。其实,人都会经常做梦,只是有的人会记得很清楚,有的人却在醒来之后就忘了。

无论好梦还是噩梦,其实都没有那么可怕,做梦对人是有好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人为什么会做梦呢?

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大概1/3是在睡眠中,其中1/5的时间是在做梦。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无道理,梦终究是脑部活动,当人体处于清醒状态的时候,人的身体是可以对外界的事物产生本能的反应。

但其实人体处于休眠状态时,并非所有器官也处理休眠状态,脑电波、眼球等等都和觉醒的时候一样的,只是身体的肌肉处于休息中,这个时候白天发生的经历很有可能在梦里出现。

一般情况下,做梦的内容和白天的经历或者是刺激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人一段时间情感或者工作负荷过重也会不停做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做梦对人体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调节心理
  

我们知道,如果前一天晚上做了好梦,第二天感到精力充沛,心情很安适。

但如果做了噩梦,第二天心情也不愉快,会觉得没有睡好,就会心情焦虑、烦躁、爱发脾气,做事静不下心来。

可见做梦是保持良好心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看,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欲望的满足。现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满足的欲望,却可以在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调节心理平衡。

如果没有梦,那么大大小小的欲望就会让我们无法安睡了。即使我们有时在梦中感到不安焦虑,也一样可以让做梦和睡眠两不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除疲劳,休整身体

疲劳就是人无论在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以后,能源的耗竭,脑的能源主要是靠血液供给葡萄糖。

体力和脑力活动需要的葡萄糖很多,如果从血液供给的葡萄糖还满足不了它的需要,这个时候它就会动用身体的储备。

利用身体储备的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一种乳酸。

乳酸积累多了,是疲劳的一种生理上、生化上的表现。睡眠就可以解除这种疲劳。睡着了,人的一切活动停止了,肌肉消耗也降低了,为了节能,体温也降低。

人在睡眠的时候,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合成新的蛋白质。人体所需要的新蛋白质,多半都是在睡觉的时候合成。所以睡眠是解除疲劳与休整身体必不可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理信息,带来顿悟

白天我们经历很多事情,我们的大脑要时时地记录,时时地监控,时时地记录你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不管你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特别是视觉信息量很大,只要你眼睛一扫,所有的刺激都会跑到你大脑里面去。

当你睡眠的时候,脑子就会回放,一边回放,一边整理,然后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把它放到脑子不同的功能回路里边。

另外,大脑在夜间还有学习的功能。在夜间睡眠当中,梦有时候会带来顿悟,有时候会带来创新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梦有助脑功能

做梦能使脑的内部产生极为活跃的化学反应,使脑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更新达到高峰,而迅速流过的血液则带来氧气和养料,并且能够把废物运走。

这就使得本身不能更新的脑细胞会迅速更新其蛋白质成分,以准备来日投入紧张的活动。因此,从某一方面说,做梦有助脑功能。

脑中的一部分细胞在清醒时不起作用,但当人入睡时,这些细胞却在“演习”其功能,于是乎形成了梦。

梦给人痛苦或愉快的回忆,做梦锻炼了脑的功能,梦有时能指导你改变生活,还可部分地解决醒时的冲突,将使你的生活更加充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法论梦之起缘,约分为五:一想,二忆,三病,四曾更(经验影像),五行引起(未来事实)。

梦之起作用者,乃独头意识,亦称独影意识。相当于心理学上之潜意识。意识具分别明了功能,独头意识乃意识之影子。

无论好梦还是噩梦,其实都不可怕,这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能够帮助我们调节情绪,所以即使做了噩梦也不用害怕。生活中注意调整心态,保持健康生活,就能不再总是被梦困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