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前世今生

粽子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诞生。

1.春秋时期

粽子在形状上有了区分,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2.东汉末年

粽子开始产生了有馅无馅的区别,人们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称为广东碱水粽。同时期出现少量裹馅粽子,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猪肉粽。

3.唐宋时期

粽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此时的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并有果品入粽。宋朝人民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进行展示推广,端午吃粽子成为一种时尚。

粽子的天南海北

1.湖南

在洞庭湖以南的“芙蓉国”湖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汩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著称于世。

2.江浙沪

从湖南沿长江而下到达上海,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更为盛行,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可口松软而味道浓烈。

3.北京

个头较大,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的北京粽子实为北方粽子的代表,以红枣、豆沙做馅,或配以北京果脯,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

五福粽

随着时代的发展,粽子作为端午的象征,悄然发生了改变,小编最近在东莞观音山找到一些奇特的粽子,看看你见过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星、禄星、寿星、喜神、财神,民间统称五福。东莞观音山五福粽,其背面为福禄寿喜财的福字,表达人们对幸福、升官、长寿、喜庆、发财的美好祝愿。

中国人讲义重礼,每逢佳节送上一份佳品更显情谊珍重。粽香龙情,首选东莞观音山五福粽,不仅集合了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亦有表达祝福的美好寓意,实为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