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更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但是,在历史上,唐朝女性的着装与电影中的刻画有所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虽然仔细观察,唐代三百年间的女性形象也有一个由清秀到丰肥、穿着由拘谨到开放的渐变过程,但是,给人视觉冲击力更强、更具感染力和令人过目难忘的,还是那些盛唐时期姿态万千、装束大胆、乐观向上的胖美人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纵观整个唐朝的审美史,其实就俩字:胖过。初唐时期,美女们还是很骨感的,没错就是骨感,和胖一点关系都没有。在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中,一个局部细节是九位美女抬着李世民。这九位美女都是修长秀丽,纤纤细腰不盈一握,让人心生愤恨,李世民你这么块儿一个爷们儿怎么舍得让几位饭都吃不饱的小姑娘抬着。如果说九位美女中只有一两位很骨感,那还代表不了时尚方向,但是大家一起来减肥,总说明问题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唐代现实生活中脱颖而出的绝代佳人--女皇武则天和贵妃杨玉环,可视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样板。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以美貌、智慧和胆识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虽然当时没有照相机和绘画作品记录下她的真切容颜,但从史书中“方额、广颐、凤颈”的描写我们可以断定,她正是凭着宽额头、丰脸颊、圆浑而重叠的颈部及富态形象赢得了“媚娘”的地位,从而为她进一步接近权力中心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更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胖美人典范。然而与女皇武则天有着同样的遗憾,我们只能根据记载和诗歌中的描绘去想象她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国色天香,在“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史实中去推测她那迷人的风采。“环肥燕瘦”概括了汉、唐两代不同的审美标准,也定格了杨玉环“丰肥浓丽”的美妙外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唐朝以胖为美这句话,也不能说它是错的。胖,那是后来的事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中唐,社会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大家生活好嘛!尤其是贵族,生活普遍奢靡,吃得好,所以贵妇们的身材就比以前要肉感一些。在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的美女比《步辇图》中的美女要稍稍胖了一点点,这一点点集中体现在美女们的脸上,你也可以理解为:脸大。真的,除过脸肉一些外,这些美女的身材依然可以说得上婀娜多姿,绝对算不上大胖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往后就不好说了,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对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的描述,就实在说不上瘦了。只见她体态丰盈,脸蛋肉乎乎,自是一番富贵韵致。虢国夫人如此,想来杨贵妃也瘦不到哪里去。什么?你说她吃太好代表不了整个社会的审美?那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里面,那些没有双下巴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的夫人们该怎么解释?那可是整整十二个胖乎乎的美女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胖成这样,也几乎是极限了。到了晚唐,社会开始急剧动荡,贵族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下降,有时还要打个仗逃个难什么的,大家的审美又重新向清瘦、矫健靠拢。无他,跑得快耳!混混乱乱到了五代,女人们又回到了初唐的胖瘦水平。阮郜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阆苑女仙图》里,女仙子们个个瘦成一条麻杆,倒特别适合给李世民抬步辇。